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件重启调查。庭审时,被告律师坚称已过追诉期。林默当庭播放了拆迁工人的证词录音,并引用最高法关于持续犯罪认定的司法解释。

    非法拘禁持续期间,追诉期应当从拘禁行为结束时计算。法官采纳了林默的观点。最终,真相大白:死者当年确实被非法拘禁,因伤势过重而亡。三名责任人分别获刑。

    胜诉那天,老教授在儿子墓前老泪纵横。林默站在不远处,看着夕阳将墓碑染成金色。他突然明白,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这起案件引起了媒体关注。有记者问林默为何要接这样棘手的旧案,他回答:法律没有温度,但司法应该有。过了追诉期不等于真相可以永远沉默。

    此后,林默开始关注更多陈年旧案。他帮助被错判的聋哑人洗清二十年冤屈,运用《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特殊群体权利保障的条款;为抗战老兵追回被侵占的勋章,依据《文物保护法》主张其历史价值不可替代。

    办公室的案卷越堆越高,林默的头发却越来越白。妻子劝他接些轻松的商业案件,他只是笑笑:每个案子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某个雨夜,林默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当年拆迁办主任的女儿,如今是法学院学生。林律师,我父亲入狱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法律的意义...电话那头声音哽咽,谢谢您让我看到法律的另一面。

    挂断电话,林默望向窗外。雨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就像法律条文在现实中流动的轨迹。他翻开新收到的案卷,又是一个看似无望的陈年旧案。但此刻他知道,只要还有人在乎真相,法律就永远有被唤醒的可能。

    第三章

    发霉的病历本

    林默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新案卷的封面,这是一起十五年前的医疗事故纠纷。家属坚持认为亲人死于医疗过失,却因缺乏专业知识屡屡败诉。他注意到病历上一个微小的异常:术后护理记录中,有两小时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完全一致,这在医学上几乎不可能。

    第二天清晨,林默就出现在市立医院的档案室。管理员是个戴老花镜的退休返聘护士,听说他要查十五年前的病历,摇头说早就销毁了。林默没有放弃,他记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重要病历保存期限为三十年。经过一番周折,他在医院地下室找到了落满灰尘的病历架。

    翻开发霉的病历本,林默发现关键几页有被水浸湿的痕迹,但隐约可见原始记录与最终归档版本存在差异。他立即联系了当年参与手术的麻醉师,对方如今已是一家私立医院的院长。电话里,对方明显慌乱地挂断了通话。

    林默转而寻找当年手术室的器械护士。经过半个月的走访,他在郊区一家养老院找到了这位患有轻度痴呆的老人。当林默提到那台手术时,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清明:那天...停电了...他们让我重新抄记录...

    这个关键线索让案件出现转机。林默申请调取当年的电力公司维修记录,证实手术当天确实发生过短暂停电。他咨询了多位医疗专家,确认在无应急电源情况下进行手术已构成重大过失。更令人震惊的是,院方事后篡改病历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07条,已涉嫌伪证罪。

    开庭当天,被告医院聘请了豪华律师团。对方提出本案已过诉讼时效,且原始证据不足。林默不慌不忙地出示新发现的电力维修记录和护士证词,并引用《民法典》第188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我的当事人直到上月才通过专业分析知道病历被篡改,诉讼时效应从此时起算。林默的论证让法官频频点头。最终法院判决医院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20万元,并将涉嫌伪证的相关人员移送检察机关。

    胜诉后,林默却高兴不起来。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法眼简介 >法眼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