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长安棋局
天宝十四载冬,长安的雪下得格外早。
苏明远裹紧狐裘,踏着积雪穿过朱雀大街。街边酒肆飘出阵阵酒香,却难掩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自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来,这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已渐渐没了往日的喧嚣。
苏公子!身后传来急切的呼唤。苏明远回头,见自家小厮气喘吁吁跑来,老爷请您速回府,有贵客到访。
苏明远心中一紧。父亲苏承礼身为户部侍郎,近来为筹措军饷日夜操劳,能让他如此重视的贵客,必定非同寻常。
回到苏府,前厅内已坐了两人。其中一人身着绯袍,气度不凡,竟是当朝宰相杨国忠。另一人穿着朴素,却难掩眼中锋芒,苏明远从未见过。
明远,见过杨相国。父亲引见道,这位是李泌先生,太子殿下的幕僚。
苏明远心中一惊。李泌之名,他早有耳闻。此人博学多才,隐居山林,却与太子李亨往来密切,在朝中颇具影响力。
苏公子年轻有为,久仰。李泌微笑道,今日冒昧来访,实有要事相商。
杨国忠放下茶盏,神色凝重: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东都洛阳已失。圣上有意御驾亲征,然朝中意见不一。太子殿下认为,应先稳固后方,调兵遣将,再图反攻。
苏明远沉思片刻:相国与李先生此来,可是想让家父出面,说服众臣支持太子殿下
李泌点头:正是。苏侍郎掌管户部,若能在钱粮调度上给予支持,太子殿下的计划便有了底气。
苏明远看向父亲,见他眉头紧锁,显然在权衡利弊。此时站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此事事关重大,容我三思。苏承礼缓缓道,还请二位先回,明日早朝,我自会表明态度。
送走杨国忠和李泌后,苏承礼将儿子叫到书房。明远,你怎么看
苏明远沉吟道:安禄山叛乱,看似突然,实则早有征兆。杨国忠与安禄山积怨已久,圣上却未能调和,才致今日之祸。太子殿下主张稳固后方,确是良策。但杨国忠与贵妃兄妹情深,深得圣上信任,贸然支持太子,只怕......
不错。苏承礼叹了口气,这是一场豪赌。押对了,苏家飞黄腾达;押错了,便是满门抄斩。
父子二人商议至深夜,终于做出决定。
次日早朝,苏承礼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叛军来势汹汹,我军需先确保关中、巴蜀之地不失,待粮草充足、兵力集结,再行反攻。臣愿全力筹措军饷,以供大军所需。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杨国忠神色复杂地看了苏承礼一眼,而太子李亨则暗暗点头。
唐玄宗李隆基沉思良久,终于道:准奏。太子监国,统筹军务。苏承礼,着你为度支使,全力筹备粮草。
退朝后,李泌在宫门外等候苏明远。苏公子,多谢令尊仗义执言。
苏明远苦笑道:但愿我们没有选错。
放心。李泌目光坚定,太子仁厚睿智,定能力挽狂澜。
然而,局势的发展远比想象中更糟。安禄山叛军一路西进,潼关守将哥舒翰兵败被俘,长安危在旦夕。
天宝十五载六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一行人,悄悄逃离长安。苏明远随父亲护驾,却在马嵬坡遭遇兵变。
陛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跪地痛哭,杨国忠祸国殃民,致使天下大乱,将士们恳请陛下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
唐玄宗老泪纵横:国忠虽有罪,然贵妃何辜
贵妃乃杨国忠之妹,久居宫中,恐有勾结!将士们群情激奋。
苏明远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几日前在长安,与李泌的一次密谈。
马嵬坡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