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论道(上)
    在确认学生都到齐后,鲍星纬拿起白色粉笔,在黑板写下《论投资的策略应用》八个字。

    随后他目光扫视全场,讲述自己的经历道:“我是学投资出身,17岁就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股市的套利策略,3年时间,我用200元本金滚到了1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万华国币。”

    “哗!”

    学生们顿时惊呼不已。

    “3年赚了200万,这就是金融院长的实力吗?”

    “500倍太恐怖了,如果本金多的话,岂不是能赚上百万,甚至千万美元?”

    “我要是能把200元翻到10万,哪怕只是华国币,我尾巴也能翘到天上去。”

    他们没想到,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鲍星纬院长,竟然还有这么传奇的经历。

    不过仔细想想,貌似也情有可原,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可能进入国家金融智囊团。

    彭戈、熊兴怀等其他高校的金融院长早就知道了鲍星纬经历,并没有感到惊讶。

    3年时间用200元做到10万,如果是在行情极好时期,例如1995和2005年的修复行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翻几百倍。

    但鲍星纬是什么时候做到的?

    1930年。

    美国大萧条时期。

    当时《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签署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

    250点下跌到

    230点,跌幅达8,随后更是一路下探,最低来到12月17日的4122点。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鲍星纬精准投资黄金、煤炭和烟草,实现了熊市的长期盈利。

    ……

    讲台的鲍星纬压了压手,示意安静的同时,继续说道:“我能在1930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实现稳定盈利,最侧重的就是仓位策略。”

    说到这,他在黑板写下了盔甲和宝剑四个字。

    “股市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兵不血刃的战场,我们想要获利,就必须把自己武装起来。”

    “盔甲,就是偏防守,有韧性的股票,例如稀有金属和能源,它们有充足抗下跌风险。”

    “宝剑顾名思义,就是帮我们对抗收割,或者说收割别人的股票,在1930年大萧条时期,廉价的酒水、香烟和可口可乐,就是我获取收益率的关键。”

    鲍星纬院长孜孜不倦地讲述自己在1930年,如何把200元做到10万美元的经历技巧。

    台下的学生,默默记下这份宝贵的知识。

    哪怕金融院士彭戈都不得不说,论投资策略的配比,他是不如鲍星纬的。

    坐在第三排的张扬,也认同鲍星纬的策略配比。

    不过想要在一个市场赚钱,他觉得策略应该排在认知后面,只有先提升市场认知,才能对市场波动做出精准判断。

    如果自身认知跟不上,哪怕有机会也抓不住。

    还有更严重的情况,那就是一些普通民众,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身处经济危机。

    就比如刚刚过去的次贷危机,很多农民工人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工作突然难找,又不了解包工头为什么突然通知复工,更不知道国家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他们才会从某些信息渠道得知,原来2007年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导致了工作岗位变少。

    认知决定下限,提高自身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认知水平,才是实现盈利的第一步。

    ……

    连续两节课,都是鲍星纬在讲述他的投资策略。

    当鲍星纬讲完,北大金融学院院长熊兴怀立即接棒,他的课程内容是《宏观投资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简介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目录 > 第八十九章 论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