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寻找吉野千绘
滢说罢,便叫来了餐馆的工作人员。
......
这家川菜馆的菜确实很地道,够麻够辣够鲜香,而且食材足够新鲜。
大概是因为跟梁卓伦相处了一小段时间,孔滢也没有一开始那么拘谨了,便开始跟梁卓伦谈起端砚。
他们从端砚的起源,谈到演变,以及端砚的现代价值,话题也算正式打开了。
端砚的演变史,实则是中华文明对器物精神的追求史。
从唐代一位樵夫偶然之间得一未经雕琢的顽石,到今时今日,端砚经过精雕细琢俨然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见证和载体。如今,这方出自岭南的顽石已然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它在文人的笔墨流转间,完成了匠心与文心交相辉映与永恒守望。
......
当天下午,梁卓伦就跟孔滢一起前往广岛市佐伯区湯来町大字多田239-1。
由于孔滢懂日语,可以跟当地人进行对话,就自然而然少了很多障碍。
他们走到吉野英士的院子里停了下来,庭院里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树干大概需要两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
房子为和洋折中式建筑,主体为在日本极为常见的木造唐破风样式。
木色的外墙有常春藤从破损的雨户缝隙入侵室内,一路延伸到室内原木色的榻榻米上。
透过玻璃,能清楚带看到已落满灰尘的书柜,以及书柜上的书籍......
书柜也是原木色的,左边是有玻璃柜门的,看不见里面的书籍;右边则是开放式的。
开放式书柜最上层摆着的是日文版的《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名著;中间层摆放着的
日文版的《中-国文化史迹》《中-国文化丛书》《中-国地理丛书》等书籍,可见吉野英士是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的。
令梁卓伦没有想到的是,在书柜的最下层还摆着的是一些童话寓言故事,其中两本就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和《飞翔教室》。
如此看来,吉野先生不但好学,还有一颗童心。
梁老师......孔滢突然喊了梁卓伦一声,待到梁卓伦回过头的时候,她指着玻璃窗户说,你看这里。
梁卓伦朝着孔滢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玻璃上有一个洞,看上去像是人为破坏的。
梁卓伦看了又看,问:会不会是小孩子用石头砸出来的
不好说,这个......孔滢话刚说到一半儿,突然听到背后响起一个老年人的声音。
对方说的是日语,梁卓伦听不太懂,但他能听懂其中一句话是:你们在看什么
梁卓伦转过身时,便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正弯着腰看着他们,眼神里满是好奇,好像在看什么稀奇似的。
孔滢很快就跟老者用日语打了招呼,然后问老爷爷:之前住在这里的吉野先生,现在去了哪里
她刚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梁卓伦是有些意外的。
毕竟,他此前已经不止一次告诉过孔滢,吉野英士在几年前人已经离世了......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毕竟关于吉野的下落,他们目前也仅仅是听说而已,具体的事实,谁也不知道。
孔滢用日语跟那位老者交流了好一阵子,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不断地拿出手机记录老者的讲话内容。
大概聊了半个钟头,她才跟那位老者道谢。
那位老者走了之后,梁卓伦问:刚才你们聊了些什么吉野先生目前还在不在人世
孔滢摇了摇头:很遗憾,他人已经不在了。
尽管梁卓伦早就知道吉野英士离世多年的消息,但现在再次确认,心里还是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