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褪色的文字
    第八十六章

    褪色的文字

    这天一大早,众人便收拾了东西,开车进了沙漠,去搜寻沙洲父母的遗体,午后便到了八百里大沙治沙监测站。

    已经是深秋时节,胡杨林如同黄金打造,仿佛大漠沙海中的藏宝之地。

    大家在治沙监测站安营扎寨,打算休息睡一晚,明天一早再出发去搜寻沙洲父母的遗体。

    治沙监测站已经被沙洲建设得非常完备,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检测仪器,还有一间值班室,里面有床桌椅子,还有做饭的锅灶。

    不过,值班室里的床不大,最多能挤三个人,沙洲便让刘曦彤和林妍、王静仪晚上睡。

    他和王俊、八哥章鱼他们,准备睡在就治沙站的大炕上。

    11月的大漠里,白天还好,晚上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再高科技的帐篷,也不如一张土炕暖和。

    刘曦彤带人打扫卫生做饭,沙洲则和王俊八哥他们,去胡杨林里捡拾枯枝和落叶,打算把治沙站的大炕烧热,晚上就能热热乎乎地睡觉了。

    捡拾了大半天,众人收集了很多燃料,堆在治沙站里,沙洲就拿出一个长木棍,打算清理火炕里面的灰,免得烧炕的时候堵塞。

    他将长木棍伸进炕洞,刚掏了没几下,就触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沙洲赶紧将那东西从炕洞里拨出来,却是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塑料包。

    他赶紧打开塑料包装纸,里面居然是一大墩捆扎得结结实实的笔记本!

    是我爹妈的治沙日记!

    沙洲惊喜地叫了一声,打开一个笔记本,果然就见上面记录着温度、风向、风力...还有一些治沙工作的记录,和之前在灶洞里用手套包着的笔记本一模一样。

    哎呀,我们来了八百里大沙这么多次,咋没想到检查下炕洞呢

    沙洲懊悔不已。

    春天来八百里大沙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冷,治沙站里也没有修葺收拾好,大家就没有烧炕。

    没想到,他苦苦寻找的父母日记,居然就在炕洞里藏着,而且看样子保存得非常好,

    在西北农村,以前人们经常把紧要的东西@藏在炕洞里,一来不会引起人的注意,二来比较隐蔽。

    尤其在这八百里大沙,风沙肆虐,炕洞里的确是藏东西的好地方。

    这些工作笔记要是随便扔在别处,历经二十多年,恐怕早就被风吹跑了。

    沙洲猜想,父母当年知道工作笔记记录的数据很有用,便把已经记录好的大部分工作笔记收藏在炕洞里,并用塑料纸包好,而最新需要每天记录的工作笔记,则收藏在灶洞里,母亲还用自己的手套包裹住,免得损坏。

    显然,父母知道他们身处八百里大沙深处,随时都可能有危险,所以才如此仔细地保管收藏这些治沙工作笔记,这可是他们多年的心血。

    沙洲激动地打开一本工作笔记,上面就是母亲娟秀的字迹。

    2002年4月18日,多云转晴,温度7-12℃,风力5-6级,海峰今天说,我们的治沙工作笔记,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可若干年后,肯定有大用处,是科学家们研究沙城县气候的重要数据基础,所以要我仔细保管好...

    我就把已经整理好的工作笔记,用塑料纸包裹好,藏在炕洞里...

    记得沙洲奶奶曾经说过,旧社会马贼来处理烧杀抢掠的时候,人们就把重要的物件藏在炕洞里...

    今天八百里大沙又刮起了吓人的黑风,最大风力达到了12级,幸亏有那片胡杨林挡风,治沙站的屋顶才没有被吹走...

    我躲在屋子里,外面的风声像鬼哭狼嚎,不过有海峰在身边,我啥都不怕,我就是担心我的小沙洲,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沙乡智变简介 >沙乡智变目录 > 第八十六章 褪色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