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铜板寥寥非长计,躺平得搞大生意!
翰墨斋的小院里,经过一家人齐心协力地拾掇,虽然依旧简陋,倒也恢复了几分清爽整洁。那些被砸坏的桌椅书架,能修补的暂时修补,实在不堪用的,也归拢到一旁,只等明日林贵才那老小子送来赔偿款,再去添置新的。
忙活了大半天,王氏心疼儿子大病初愈又劳心劳力,硬是拉着他歇下,自己则和福伯张罗着晚饭。林若薇像只快活的小鸟,一会儿帮着娘亲择菜,一会儿又黏在哥哥身边,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小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
林宸坐在堂屋那张唯一还算完好的旧藤椅上,看着母亲和妹妹忙碌的背影,听着福伯在一旁絮叨着明日去府衙领赏银和采买物件的章程,心中却不像她们那般全然轻松。
一百两纹银的润笔费,加上林贵才那二十几两的赔偿款,拢共一百二十多两。这笔钱,在这个时代,对于寻常百姓人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足够一家人年吃穿不愁了。
但是,林宸心里门儿清,这不过是“横财”,是解一时之困的应急之策,绝非长久之计。
他娘的,自己穿越前好歹也是个商业精英,眼光能这么短浅吗?
“一百二十多两,听着是不少。”林宸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修缮翰墨斋,添置些新的书籍纸墨,估计就得花去二三十两。改善家里的伙食,给娘和若薇添几件像样的衣裳首饰,再置办些日常用度,零零总总又是一笔开销。剩下的银子,若是省吃俭用,确实能撑个几年。可然后呢?”
然后,坐吃山空?那不成又回到原点,等着哪个不长眼的再来欺负孤儿寡母?
他林宸,可不是来这大靖王朝体验贫苦人生的!他的终极理想,是实现财务自由,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平当咸鱼,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
要实现这个伟大理想,光靠这一百多两银子,那是杯水车薪,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不行!必须得搞钱!搞大钱!得有个能持续生金蛋的母鸡才行!”林宸眼神闪烁,脑子飞速运转起来。
他那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商业头脑,此刻就像一台超高速的计算机,开始疯狂地检索和分析着各种可能的赚钱路子。
“这个时代,什么最赚钱?”
盐铁?那是官府垄断的买卖,他一个白身书生,连秀才都不是(暂时),想插手进去,那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除非他能考个进士,混个实权官职,那还有点可能。但这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粮食布匹?民生必需品,市场倒是够大。可他一没本钱,二没门路,三没经验,贸然闯进去,怕不是要被那些老奸巨猾的粮商布商给坑得底裤都不剩。
餐饮娱乐?苏杭自古繁华之地,秦楼楚馆,酒肆茶楼,生意倒是兴隆。可开酒楼茶馆,投入太大,管理也麻烦,他现在缺人手,更缺启动资金。而且,他一个“江南第一才子”(虽然是自封的,但名声已经出去了),跑去当个厨子或者老鸨,画风也不太对。
“看来,还是得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入手。”林宸摸了摸下巴,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翰墨斋那块断裂的牌匾上。
翰墨斋,书铺。
书籍!文化产业!
他奶奶的,老子脑子里装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随便拿出几部来,在这个娱乐方式相对匮乏,文化产品也比较单调的时代,那还不是降维打击?
一本《西游记》,就能让翰墨斋起死回生,日进斗金!若再加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甚至那些后世流行的武侠、言情话本,经过一番“本土化”改造,岂不是要赚翻天?
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可持续发展的“大生意”啊!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