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魏平安论蚌
“是啊是啊,先听听魏公子怎么说。”
虽众说纷纭,魏平安接着说道。
“首先就是望。”
“一个好的蚌,首先就可以观察表面是否干净,蚌壳是否完整光滑”
“他的蚌缝处,有没有黑黑的毛边。”
“好的蚌,是没有毛边的,若是生活在淤泥里的蚌,则会有毛边。”
“这黑边会大大影响蚌的口感与品质。”
“此乃其一。”
“其二就是光从表面,无法分辨内里。”
“这个时候就要闻。”
“对着蚌缝,闻上一闻。”
“好蚌微腥,而不臭。”
“此乃其二。”
魏平安说到这,聆听的观众,已经对其有所改观了。
“看来这魏公子对蚌还真是颇有研究。”
“此等方法,说是开蚌大师,也不为过。”
还有一些人,已经偷偷开始记录了,下次与人喝茶饮酒,也是一份谈资。
齐东强听着魏平安说的,虽然和自己知道的有些出入,但听起来却有一种很让人信服的感觉。
毕云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看向魏平安的眼神中,却和其他人有些不同。
“其三嘛,便是问。”
“询问采蚌人是在哪些位置打捞的。”
“水口及边缘,淤泥堵塞,影响蚌的肉质和口感。”
“最好的当是水源中心偏外圈,此乃上等。”
“其四则是切。”
“若前三者都是上等,此时才是最重要的开蚌。”
“不过蚌一般用手打不开,则是需要工具。”
“需要用专门的开蚌器,才能插进去。”
“健康的蚌,插进去后会喷水。”
“蚌的肉质紧实,粉嫩,没有小而密集的突起,这便是好蚌。”
“辨别一个蚌的好坏,其实和中医看病一个道理。”
“这便是基本流程。”
众人闻言,皆露出惊讶之色。
想不到在做的文人雅士,也会有人明白如此多的市井知识,让人开眼界。
众人也都纷纷拍手叫绝,连一边的杨波,都发出感叹。
“没想到这小子平日里不显山漏水,竟懂得如此多的门道。”
但又不得不承认,魏平安所说的,比自己更加全面。
也是不敢轻视,静静聆听。
“魏公子高见。”
“那什么样的蚌,最适合入口呢?还请魏公子赐教。”
毕云微微拱手,向魏平安请教。
后者点头,娓娓道来。
“毕公子所问,正是鄙人接下来要说的。”
“所谓蚌的大小,魏某认为,乃是一斤八两为最!”
“这个分量的蚌,即以成熟。”
“肉质最佳,紧致,有弹性,入口有包裹性”
“水分足。”
“此乃一也。”
“但正所谓,人与人之间不同。”
“有些人,喜爱嫩蚌,因为口感极佳。”
“而有的人,也是追求弹牙的口感,也就是所谓的有嚼头。”
“若是喜欢这种,便是三斤上下的蚌,最为合适。”
“此蚌虽吃起来比较费力,需要一定的耐心,但颇有一番别样风味。”
“此乃二也。”
“但更大的,比如五斤往上,便不建议。”
“在水里泥里久了,蚌便会发黑。”
“虽然水多,但肉质发柴,奈何厨艺再好,也很难烹饪。”
“以上便是魏某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