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由此,他联想到多年前梦中的小银狐,那次他也没有抓住,结果叛乱失败了,败得那样惨。这次呢?他心中暗暗咒骂着伊萨伯克,不是有刺客打扰,他准能抓住那只小银狐。可现在,唉,越想越气,又无法说出口。为了一个女人,险些丧命,不是老子要利用你,不用刺客下手,老子就先宰了你这个野王八羔子。
小银狐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跑到先祖阿帕克和加玛杂?难道有什么暗示?先祖在埋怨我,不大可能。要么是让小银狐来给我指点,要我到先祖玛杂那里拜祭一番,然后用先祖的名望号召回部各族,壮大兵力,起兵驱逐清廷官兵。
对,就这么办!先祖一定在向我暗示这些,我不能违背先祖的旨意,应选定吉日祭拜先祖。但目前许多部落首领刚分派出去,马上召回不合适,况且去拜祭先祖也不必兴师动众,人多反而引起敌兵注意,况且,先祖阿帕克和加玛杂就在喀什噶尔附近,一切应暗中进行。
想至此,张格尔心中稍稍平静一下。
玛杂,即麻扎,就是回人先祖之墓的意思。阿帕克和加玛杂是阿帕克和加家族的墓地,自1695年阿帕克和加埋葬于此地,这里便成为回部白山派朝拜的圣地。
回部有黑山派和白山派之分,白山派信徒崇拜阿帕克和加,人人头戴白色单帽,人们常称他们白帽回子。与白山派相对立的是黑山派,他们戴黑色单帽,叫做黑帽回子。
清朝初期,治理回疆的政策偏向白山派。但乾隆年间,由于白山派首领也就是张格尔的祖父博罗尼都叛乱反清,清廷就将回疆政策倒向黑山派,压制白山派。当然这并不是政府立场不稳,实际是白山派首领叛乱反清所造成的。
六月十四日。张格尔带领他精心挑选的一百名身强力壮,能打善战的将士,偷偷绕道来到阿帕克和加玛杂,决定通过拜祭先祖,告慰先祖之灵,然后再以先祖之名号令回部各族,发动大规模叛乱。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府内。
庆祥正在和四姨太太“芙蓉花”玛达姬调情。
旗官来报,京中有圣谕到此。
圣谕、圣谕、整天是圣谕,圣谕一到就没好事,但身在官场,人不由己。庆祥还是放下四姨太太,匆匆赶往参赞大臣军务处。拆开圣上手谕,道光帝在谕旨中肯定了庆祥上任后做事较为勤勉,回疆形势略有好转,但仍对他略有微词:“当趁此时乘机设法歼厥渠魁,散其党羽,以期绥清边围。此等助边各边,原应严拿惩治,朕所计日以待日,在张格尔及汰劣克诸人。若每隔经旬,仅获一二助边者塞夷,旷日持久,转会该逆等积粮聚众,以为抗拒之计,殊负委任矣!”
庆祥看罢谕旨,心中也颇有苦难言。圣上远在京都,哪知道回疆之事,浩浩戈壁荒漠,茫茫草原大野,捕获几股叛匪可谓大海捞针,谈何容易。自己上任以来确实尽心尽力,唯恐再给圣上留有把柄,但圣上仍不满意,唉!这倒让我如何是好,庆祥苦苦思索。
庆祥从伊犁降职到喀什噶尔,除原先存放在喀什噶尔的一千官兵外,又先后从伊犁调兵一千,从乌什、叶尔羌、英吉沙尔等城各调兵三百,加强边境各卡伦的军事防务。又向回疆各部悬赏能捕获张格尔者重赏十万金,提供确实情报者也有重赏。但二月有余,效果十分微小,如今圣上追问回疆之事进展情况,不能不令庆祥倍感焦急。
第二天,庆祥又召集喀什噶尔帮办大臣舒尔哈善,领队大臣乌凌阿及回务章京等官商讨捕获张格尔的事。
“各位将官,圣上来旨,责备我等办事不力,要求我们火速行动,剿捕张格尔,你们看此事如何行动才好!”
庆祥发话提出让人头痛的事,这些官员也不知如何是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陷入沉思。
“庆大人,张格尔行踪不定,我们这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