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嘉庆有些疲劳,却无睡意,他由绵宁陪着步出行宫,观看夜景。篝火已经熄灭,只有星星点点的残火余烬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天了,乌云布满天空。夜格外黑。突然山风挟着雨星扑面打来,绵宁伸出手去,感到有雨点落下,便请父皇进行宫休息。嘉庆看看天道:“这雨来头不小,一时怕晴不了,只好减围了。你明天和三皇子先回京去吧。”绵宁答应着,同时听见雨声由远而近,接着是一道闪电和着雷鸣,大雨倾泻而下。
次日,见雨稍歇,绵宁和三弟绵恺便率一百来名护从辞别父皇赶回京师。二人还像往常一样去上书房读书。一天的功课下来,天已擦黑,绵宁觉得眼睛有些疲劳,便放下书本,信步走出上书房,这时天已转晴,灰蒙蒙的天空隐隐约约闪着几颗星星。绵宁往远处眺望了一会,感到舒服多了,便准备回房,这时西南天空突然划过一颗流星,照得半边天际一片雪亮。绵宁大吃一惊,大叫道:“快去传钦天监来。”太监刘得财听得,转身就往外跑,刚到隆宗门,正和匆匆而来的钦天监梁天撞个正着。刘得财忙道:“二阿哥正传大人。”
那梁天却来不及理他,紧跑几步来到绵宁面前,纳头便拜道:“奴才有要事回禀二皇子。”绵宁问道:“可是刚才流星划过之事?”梁天道:“正是,以奴才之见,此乃不祥之兆,主兵象,天下恐有刀兵之灾。”绵宁听罢,暗暗心惊,那陈德行刺的余悸还在心头未散,看来大清王朝祖业已是日渐多事。他猛地想陈德在刑部大堂笑骂他说过的话。难道那林清、红菱果真又要起事反清吗?想到此,他忙唤来太监刘得财道:“速命刑部往西南各省察访可有逆匪图谋叛乱。”又命太监杨进忠道:“传命镇国公奕灝,庄亲王绵课带健锐营、火器营加强京师戒备,严阵以待,随时听命。”两名太监答应着下去。
再说林清回到黄村,把谢家庄大会的主要内容跟教内的主要首领说了。众人听了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和清廷大干一场。这时陈文魁从京师回来,告诉林清嘉庆帝已去热河举行秋弥。林清听了更加高兴道:“嘉庆老儿既不在京中,宫中必然防范松懈,我等正好乘机攻入。”林宝儿站出来道:“孩儿以为还是推迟几天,待嘉庆回銮时再行动不迟,因为那时京中王公大臣将前往迎驾,京中防卫必然松懈。”陈爽听了,也表示赞同。林清摇头道:“起义计划事关全局,不宜更改。我们攻取皇宫是为策应山东、河南两地义军里应外合攻占京师。”
到了起事前的当天深夜,林清便命林宝儿、陈爽各领二千名教徒,悄悄游往京师,自己则亲率大队,一面迎接河南山东义军,一面静候京师佳音。
林宝儿、陈爽一路急行,天明时分来到城外,按既定计划,装扮成行商小贩,挑着柿子筐、白薯筐,把刀械藏在筐内或掖在腰间,分批进城。进了城,分做两路:陈爽率一路直奔东华门,林宝儿率一路往西华门。
林宝儿来到西华门,却见清兵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暗想:“清宫大内,似有防范。”但事已至此,管不了太多,便命众人停住。自己带着十几名亲兵挑着筐,背着篓走上前去。清兵见有人过来忙问道:“站住,干什么的。”林宝儿镇静地道:“奉御膳房张公公之命,来给宫里送菜的。”清兵这才放下心问道:“有进宫的金牌吗?”林宝几道:“有。”便向亲兵使个眼色道:“大伙都把金牌拿出来。”那清兵只等众人拿出金牌查看,却不料林宝儿等人从腰间突然抽出腰刀,向他们杀去,登时砍倒十几名清兵,后面的教徒一看他们得手,一拥而上冲进门去。那门里的清兵一见不好一面呼叫,一面抵挡,不防那太监张太领着几名小太监突然从背后杀出接应,林宝儿等人立即冲进西华门里。
此时,绵宁正在上书房读书。今天,他读了几篇宋人的史论,其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