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决战平津
士李烛尘和参议会议长杨亦周找来共同商量起草宣言。宣言起草完毕已是15日凌晨,杨亦周拿着宣言通过电台向全市广播。由于枪炮声过于激烈,往往是发生战斗的地方因听不见广播而继续战斗,没有发生战斗的地方国民党军反而放下了武器。当然,能收听到广播的地方是少数,多数地区仍在激烈战斗。
15日5时,解放军东西对进的两路大军会师金汤桥,将天津拦腰切断。随后,两路大军向南半城席卷而去。
傅作义在早晨7时听到新华社播发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解放军已经突破天津城防,进入市内……”
他立即用无线电亲自与陈长捷通电话。陈长捷一听是傅作义的声音,几乎要哭了,此时,解放军已经攻入警备司令部,他在地下室里听得到上面慌乱的脚步声。
“共军正和警卫部队激战,”陈长捷大声疾呼,“进来啦!”
陈长捷看到了几管黑洞洞的枪口,连忙摔掉耳机,举起双手。
傅作义竟然亲耳听到陈长捷被俘时的那声惊呼!他扔下话筒,瘫痪在座椅上,一向英气逼人的双目突然失去了神采。
战至15日15时,天津战役落下帷幕。经29小时激战,人民解放军全歼陈长捷集团13万余人,生俘天津市市长杜建时和陈长捷等28名将级军官,缴获火炮1648门,轻重机枪3553挺,各种枪5.4万余支,汽车800余辆。解放军方面伤亡2.3万余人,其中团级干部牺牲12人。
侯镜如兵团逃往海上
陈长捷与傅作义的最后通话使用的是无线电,有许多人都监听到了这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如东野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和塘沽侯镜如兵团作战处长赖惕安。当苏静将这一戏剧性场面向邓宝珊、周北峰转述时,二位“特使”是何等震惊就不用细说了。
最为惶恐的当数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天津与塘沽近在咫尺,陈长捷的覆灭吓得塘沽守军上蹿下跳,恨不得插翅南飞。
当时,傅作义将天津与塘沽划为津塘防守区,由侯镜如与陈长捷分别担任司令、副司令之职。天津告急,侯镜如理应负责救援或接应陈长捷突围,但是,侯无增援的实力,陈更无突围的实力,他们谁都清楚在强大的东北野战军面前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除了和谈或逃窜。
和谈与逃窜,这两种打算侯镜如都有。侯镜如的嫡系部队第92军陷在北平城里,该军正在与中共秘密和谈。策动第92军倒戈的正是侯的外甥李介人。不久,李介人奉中共地下组织之命来到了塘沽,策动他的舅舅起义。虽然,塘沽不像北平、天津那样陷入重围,但是,侯镜如也不是没有动过“起义”的念头。当傅作义在北平彷徨之际,侯镜如曾致电第92军第21师师长张伯权:“李介人已到了塘沽,情况很好,可以相机一同起义。”
第92军军长黄翔等曾计划以侯镜如为首,以第17兵团为主力,撇开傅作义,在平津一带举行起义。
但是,侯镜如与黄翔、张伯权的处境不同,他还有海路可逃,他的兵团司令部早就移到了海上的一艘轮船上。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起义”的念头,做好了南逃的准备。他将港口内所有船只都分配给各部队,那些部队预先将笨重的物品搬到船上,只等一声令下,就纷纷弃阵登船。
天津城的炮声一停,侯镜如立即致电南京的蒋介石和北平的傅作义:“天津沦陷,塘沽已无再守的必要,请求迅速下令南撤。”
侯镜如手下的将领早就急红了眼,解放军尚未总攻天津之前,他们就天天吵着要撤退,天津战火正炽之时,更是时刻催侯镜如下令撤退,现在天津已经失守,这伙人干脆就到兵团司令部闹起来了。
侯镜如手下的第87军本不归他节制,此时属临时受他指挥。军长段芸和3个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