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襦裙娉娉袅袅地走来,手里还捧着一卷书?,清新淡雅得?有如春日枝头的一枝桃夭。
“大哥哥……”她梳了双螺髻,鸦鬓如墨,愈衬得?那张脸肌肤似雪的白、眼似秋水的明、唇胜春樱的红。他被这浓若桃李的艳硬生生晃了下眼睛,不动?声?色地抬起眸来:“怎么了?”
她便将那卷书?递给他:“我在看诗,有个地方不懂,想问问你。”
“你看,这上面,青山腐烂,水面上漂浮着秤锤,黄河干枯见底。这是什么意思呀。”
他移目一瞧,那是一首辑录敦煌郡民歌的《曲子?词》。玉指葱白,搭在泛黄的书?页上,指的正是那首《菩萨蛮》。
他曾在父亲写给母亲的情?笺上看过?,如今自也?不会意外。面上忽然有些烫,他低咳一声?,佯作看书?般垂了目去:“你问这个做什么。”
“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呀,白天怎么会看见星星,北斗怎么会回到南面,半夜三更又如何?会出现太阳……”小姑娘歪着头,惘惘眨着眼睛,实在是困惑极了。
“这没什么。”他在心里服自己是在给表妹讲诗,渐渐地恢复了面色,“或许你知道《上邪》吗?也?是这样的,用一系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话反。是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誓言才会应验。”
“《上邪》?”识茵愈发困惑了。
他暂未多想,低声?将那首汉代民歌如实背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诗是女子?在向天盟誓,渴望与自己的爱人相知相爱,除非群山消逝,江水枯竭。凛冬雷声?,酷暑飞雪纷,天地合为一线,才敢与爱人分别。”
将这诗讲完他才察觉这诗有多暧昧,玉颜微红,长睫微颤。她才十二岁,可他已?经十六了。她或许还不懂,可他懂得?情?爱是什么,也?懂得?《关雎》《桃夭》之义?,此时对她讲这些,无疑是一种冒犯。
“爱人……”
果不其然,识茵眼间仍笼着淡淡的疑惑。旋即恍然大悟似的,回归了她本来问的那首诗:“那这首诗也?是这样么?”
“是,除非‘青山腐烂,水面上漂浮秤锤,黄河干枯见底。白天看见星星,北斗回到南面,半夜出现太阳’,除非这些情?况都出现,我们才会分开是不是?”,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茅塞顿开,越眼睛越亮,又笑盈盈期盼地望着他,期待他能认同她的答案。
她的是,“我们”,幸而并没有问什么情?爱不情?爱的问题。谢明庭顿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
“好呀。”她立刻拍手笑道,“那茵茵也?不要和云谏哥哥还有你分开!”
童言无忌,他只?笑了笑。笑容淡得?好像天边孤月下的一缕轻雾。,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才十二岁,她还是个孩子?,怎会懂得?这词里的情?意。
可他已?经十六岁了,他懂,所以,他不会当真,也?不能当真。
顾昀夫妇这一去就是多年,这几年间,识茵就一直留在陈留侯府,与兄弟两个朝夕相处。一同看书?,一同习字。
几年过?去,他们开始长大。与之对应的,两人感情?越来越好,谢明庭越发像多余出来的那一个。
如今,弟弟已?经十六岁,识茵也?已?十二岁。他心知肚明,至多三年之后?,二人就当成婚。
他就彻底是多余的那一个了。
……
谢明庭的预料很快成了真。
又两年,他和弟弟十八岁的时候,识茵的父母即将返京,她也?就自然要回家了。
也?正是这个时候,云谏打?算出京,去往凉州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