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0节
混乱,这事就可以做了。

    至于百姓,他有钱,可以减免赋税,让他们之后再休养生息。

    于是,思想最为激进的穿越者胤礽行为反而保守;思想较为保守的本土皇帝康熙却是个激进派。

    两人虽然在生活上和好,在朝堂中仍旧针锋相对,看得大臣们有点懵。

    康熙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废除满汉不通婚。

    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出身都是大清人。自秦一统之后再无六国。既然已经成为大清的子民,就不该有认为隔阂。

    顺治都曾迎娶汉人妃子,现在满汉之间也有联姻前先入汉军旗甚至包衣,都只是一纸空谈,早该废除。

    第二件事,便是废除包衣制度。

    包衣成为大清试验新民族的试验田,他们是满人,但不入旗,一众待遇如民。

    包衣八旗军队重编,按照前朝设置成中央和地方军,拱卫京师。

    之前小选变成全民族小选,满汉皆可以小选,只以品行选拔伺候人选。

    朝堂哗然,很快分成两派。

    全部汉臣和小部分包衣同意包衣出奴籍为民,以后不蓄奴,全部改为签订用工契约。

    全部满臣和大部分包衣反对贸然取消包衣制度,有的人说违背祖训,有的人说这是削弱满人执政的根基。

    朝堂中吵吵闹闹正常,不正常的是,小小年纪就已经参政的皇太子胤礽,这次居然不站在康熙这一边,正式上了反对的折子。

    朝臣们吓坏了。

    老谋深算的朝臣们怀疑,这父子二人是不是玩什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要搞什么阴谋诡计清理朝堂?

    只有少数和胤礽一同出使过的大臣,看出了胤礽是在认真反对。

    他们很快得知了胤礽所上折子的内容。

    胤礽不反对撤包衣,但反对现在撤包衣。因为撤包衣是一件很繁琐的事。

    包衣八旗军队重组,重组的编制是什么?各个军官怎么安排?由谁领队?

    包衣八旗内有许多官职,这些官员和小吏们要怎么安排?

    现在王公贵族,特别是宗室,都领导着几支包衣,那些包衣不仅是他们的家丁,更重要的是要供奉这些主人家,是这些主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比如留在京中、不肯遣散到地方的郑家人上次又请求多拨给他们一些包衣牛录,他们养不起一大家子人,生活过得极其拮据。

    当皇子分府之后,康熙也会分给他们一些包衣家族,相当于分给他们庄园田产。

    如果废除包衣,勋贵和宗室的包衣供奉制度要怎么更改?

    就算是小选,以前只是包衣家族送人,小选非常简单。如果要变成全国任何民族都能送人参加小选,这制度也需要完善。

    一项大政策不是拍拍脑袋就能马上做决定,需要谋定后动,做足准备,否则一定会引起混乱。

    胤礽建议,康熙先和朝臣们商量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替代目前包衣制度的政策,然后慢慢改革。

    康熙拒绝。

    康熙认为,先把包衣出为民,再慢慢改革现有制度。制度可以先不变,去掉“包衣”的名称,只是一道旨意的问题。

    当皇帝一意孤行,就算所有大臣反对都没用。

    就像是当年撤三藩一样。

    何况,现在朝中还有一半的人支持康熙。

    于是,康熙出了正月就下旨,所有包衣出为民,为不入旗的满人。

    这个重磅消息,满汉不通婚被废除的事都没人关注了。

    不过康熙也接受了胤礽徐徐图之的建议,只废包衣,暂时不废除包衣八旗制度,也不动包衣官职,以给包衣八旗制度改头换面的时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简介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目录 > 第26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