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p>
苏追来了后,却没提薛蛟的事,只叫阿梨日后不必害怕,如今府里守卫森严,别说夜闯,连只苍蝇都进不来。</p>
阿梨点头,兄妹俩说着话。</p>
丫鬟进来奉茶,阿梨便将桌案上的书合上了,给茶盏腾位置。</p>
苏追端茶,瞥见那本诗册,觉得封面似乎有些眼熟,取过来看了眼,翻了几页。</p>
阿梨见他翻着看,便道,“是上回去崔家赴宴,遇着了卫大人,我说他的诗写得好,他便差人送了一本过来。”</p>
苏追对作诗这种风雅之事,没什么兴趣,他一贯是打打杀杀习惯了的,但他想,妹妹怕是挺喜欢这些的。毕竟,小娘子们都喜欢这些。</p>
便点头应和道,“卫临的诗,是作的不错,连父亲都夸过他。他做官稀里糊涂的,诗册倒是出得快赶上父亲了。”</p>
苏隐甫不大出诗册,他更喜写时文论时事,但他名声摆在那里,总有书肆会收集他的诗,自行编纂成册,基本都能大卖。苏家还时常有书肆老板捧着银子上门,说是给苏隐甫的润笔费。</p>
阿梨还偶然见过一回。当然,润笔费自是不会收的,多添到苏家布施的银两里了。</p>
阿梨听了后,有些好奇地问兄长,“卫大人差事办得不好吗?”</p>
她那日见到卫临,并不觉得他是个不靠谱的人。</p>
苏追想了想,道,“倒也不能说不好,他那人心思不在为官上头,日日在户部混日子,倒是对诗词歌赋更感兴趣些,素日总弄些什么焚香抚琴,去寺庙斋戒什么的,活得跟神仙似的。”</p>
当今圣上还是很看真本事的,诗做得再好都没用,还得差事办得漂亮。这几年能晋升者,几乎都是如此。</p>
像卫临这样的,漫不经心做官,虽也没出过什么差错纰漏,但也没什么功劳,便很不容易出头了,在仕途上就更没什么进益了。</p>
阿梨听罢,倒是没说什么,只颔首理解道,“人各有志,卫大人的志向,也许不在仕途上。说不定,他日后会是个名流千古的文人。”</p>
苏追嘴角微抽,分明便是胸无大志,男儿在世,自当顶天立地,博一番事业,作诗又不能当饭吃。怕阿梨又问,苏追便敷衍着点了头。</p>
见了兄长后,阿梨又安安静静歇了几日,寻了个天清气朗的日子,便定了日子,带岁岁去见李玄了。</p>
第74章</p>
自打来京城, 这还是阿梨第一次带岁岁出门。</p>
天渐渐凉了,但今日却是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阿梨想了想, 还是嘱咐冬珠, 道,“将岁岁那件披风带上。”</p>
冬珠应下, 抱着披风跟在阿梨身后,主仆三人出了苏府。</p>
马车倒是早就候着了, 阿梨抱着岁岁, 踩着矮凳, 上了马车。车夫一声轻呵, 缰绳一甩,车轮滚滚, 马车不急不缓朝前驶去。</p>
苏府外小巷里,一辆不起眼的暗青色马车停着,车帘掀起一个角, 里面坐着一人,另个老奴仆殷勤伺候着, 替主子撩着帘子。</p>
见马车没了踪影, 坐着的男人收回视线, 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 “倒不像。”</p>
老奴仆只恭敬垂着眼, 一言不发, 权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p>
男人也觉得无趣, 单手撑颌,这样不雅的动作,在他做来, 却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贵气,男人语气平淡,没了再继续的性子。</p>
老奴仆略略抬起头,小心问,“主子爷,咱们是继续跟,还是回?”</p>
问完,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