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比肩吗?听您的口气,他很低调,难道这本书会使用笔名吗?”

    “我先纠正一下,这本书不是科普读物,也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一本——咋说呢,不好归类的书,有点未来学的意思,预测高科技下的一切可能性。”胡蒙言之凿凿,“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内容,连老外都被征服了。另外,关于作者,他们是前沿科技工作者,未必是泰斗,而且是好几位作者。我们会使用笔名,或者在每位作者的名字中取一个字组成一个合名。”

    一个记者问:“请问,这本书完稿了吗?书名取好了吗?”

    胡蒙示意了一下于江湖,于说:“现在处于最后审阅阶段,名字也在最后酝酿之中——产房都传喜讯了,取个名儿还不容易吗?”

    一个外地驻京记者问:“请问此书是在北京出还是外地出?”

    胡蒙嘿嘿一笑:“哪儿的出版社不是出版社啊?来的都是客嘛。”

    记者明知故问:“谁给条件好给谁是吗?”

    胡蒙指着她嘻笑着说:“美女提的这个问题好像没有你看起来那么可爱。”

    哄笑中,一个清瘦苍白的女记者站起来,嗲嗲的粤语腔普通话:“我系香港《明天报》驻京记者菲菲,请胡先生透露一下,这本书海外华语版权有什么考量?”

    胡蒙说:“还没有。我说了,来的都是客嘛。”

    一个记者问出版日期,胡蒙诗人本色毕露:“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终于有个记者问到我:“戈先生,您也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吗?你还有啥新的策划?”

    我忙摆手:“才来几天,最多参与一下校对。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但愿有好选题。谁不想被钱砸晕呀?”

    胡蒙和于江湖满意地看了我一眼。那名香港驻京女记者仰慕地问:“胡先生,这次大手笔后有什么新的企划?是继续做出版呢,还是有别的蓝图?”

    胡蒙踌躇满志状:“一切皆有可能。我是个多栖动物,可能继续做出版,也可能进军娱乐界,朋友们都说我身体有形,眼睛有神,也算一美男吧。”

    女记者一声“哇噻”,鼓掌,引起一片回应。满面春风的胡蒙打断了掌声,诗兴大发:“还有一种可能,躲到某个海边小村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撒泡——”我心头一紧,谢天谢地,胡蒙来了个空中转体,“我——我打个盹呗。”

    台下嘻嘻地笑,吴丽丽齐芸等人发出几声矫揉造作的尖叫,犹如边远山区的小女孩见到一“春晚”明星。胡蒙看了于江湖一眼,于宣布发布会结束,要求记者朋友留下。

    闲杂人等纷纷离场,我也如释重负。许佳和齐芸给每个记者一个小红包和一篇通稿。我加工的那篇大稿,给了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个香港《明天报》驻京记者随公司内部的人一起打车赶到公司楼下聚餐。当于江湖介绍这位叫赵玲的女士是我的新同事时,我一头雾水:“你不是香港大报驻京记者吗?”

    赵玲呵呵一笑:“你看我像吗?”

    我看胡蒙和于江湖,他们不置可否。胡蒙嘿嘿一笑:“从现在起,她回归了。”

    3

    我仍然无所事事,每天和几个女的闲扯,又多了个健谈的大龄女青年赵玲——胡蒙和于江湖的老同学。她在公司借宿,我和于江湖下班后就乘公汽前往二里庄一老式民宅——胡蒙和吴丽丽搬走了,于母接着来了。他妈住一间,我和于江湖住一间。没床,打地铺,暖气微弱,床垫单薄,水泥地板上的冷气直侵肌肤,我不得不和衣而眠,但床上用品难闻的异味依然袭击着我,比起办公室真是判若云泥。

    我和于母一起做饭,吃饭者通常有于江湖母子、胡蒙母子、吴丽丽,还有那个赵玲,有时只有于江湖母子和我。和于江湖接触增多,日益成为朋友,免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在北京有张床简介 >我在北京有张床目录 >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