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税
此事”林延潮沉吟。

    “千真万确,下官不敢有所欺瞒。吴家拿出五十万两助大工,就是向朝廷买个平安,眼下都遭如此厄运,以后又有哪户盐商肯自愿助工,露白于朝廷呢”

    林延潮道“程守训不过走狗而已,而陈增真是当今司礼监张印太监兼提督东厂张诚的徒子徒孙。”

    其实除了这件事,当初向林延潮言要对付毕自严的也是张诚。

    李汝华道“下官也知其背景不小,听闻陈增,程守训至江淮横行不法,独惧漕督李三才一人。”

    林延潮点点头对李汝华道“此事本阁部心底有数。”

    不得不说天子征收矿税都是精准打击,如孙隆征收苏州的商税,陈增针对徽州盐商,都是看准了天下最富庶几块地方。

    单说两淮盐税这一块,一个吴守礼就能拿出五十万白银给朝廷助工,而徽商之中如吴守礼这样的盐商又有多少。

    在天子眼中这些人都是钻了朝廷的空子。

    要知道这两淮盐税的改革,朝廷一直变来变去,从国初时的开中法到如今的纲运法之前,围绕着余盐这个问题,改革了六七次,而且越改革问题越多。

    改革到最后,私盐泛滥其武装公然与朝廷对抗,沿海盐户被逼逃亡,诚信的盐商手持盐引不能兑付,而两淮盐税朝廷收上来的一年比一年少。

    最后天子当然会归罪于两淮的盐商,并祭出了矿监税使这大招来。

    这盐法的税制改革,正印了黄宗羲所言,此乃积累莫返之害,后世有人将此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万历四十七年朝廷终于确立纲运法为盐法,这才解决了明朝两百年来盐税问题。

    但也从此也开启了两淮盐商的风光时代。

    之后清朝也是一直承袭明朝纲运法,不过对付两淮的盐商却又是另一个手段。

    如乾隆六下江南,这样巨大的花费都是都是由两淮盐商主动承担。此外朝廷有什么事,比如说出兵打战,修建宫殿,皇帝太后生日什么的,朝廷都会向盐商总会敲一笔钱。

    s感谢冒油的书友成为本书第二十一位盟主。

    。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大明文魁简介 >大明文魁目录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