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即使是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袁世凯驱驰
了这套瓷瓶从和坤到永璘到奕劻再到袁世凯的非凡经历时,他惊讶得连连摆手。
“皙子兄,你这就见外了。”袁克定笑着说,“古董珍宝再贵重,它也只是外物,不能跟情谊相比,顶多只能作为情谊的表示。今日娶嫂夫人,这就算我们袁家所表示的一点情谊。二弟孟浪,使嫂夫人受惊了。因此家父还说,这也是袁家所表示的一点歉意,务必请收下。”
杨度见袁克定说得这样恳切,只得收下了。袁克定拿出一本装帧精美的簿子来,说:“这是当年从和坤府里一道传下来的八宝瓷瓶的图册,你可以将它和瓷瓶一一对照,了解它们的详细情况。”
杨度打开翻看着。图册上有八幅图,用彩色绘出八个瓶子,旁边配着文字。这八幅瓶图与八个瓷瓶一一应照,它们分别为凤尾瓶、美人醉瓶、石榴瓶、柳叶瓶、玉壶春瓶、天球瓶、胆瓶、蒜瓶。
他一边看着图册的介绍,一边仔细地欣赏这一套价值连城的宣德名瓷:凤尾瓶喇叭口,长颈鼓腹,下敛,底外撇,形似凤首,造型雍容端庄。美人醉瓶长颈削肩,丰胸收腹,以色泽如牡丹般娇艳的红釉烧成,宛如亭亭玉立的美人春日醉酒,显得格外妩媚动人。石榴瓶翻口短颈,高脚,中部圆鼓,以粉彩装饰,酷似一只石榴。柳叶瓶形如柳叶,质白如玉,胎薄如纸,上面以墨彩绘着一幅灞桥折柳送别图。用折柳图来隐寓瓶形,设计者的心思也够巧了。玉壶春瓶敞口细颈圆腹圈足,形体变化含蓄柔和,线条委婉饱满,上下贯通一气,令人想起王昌龄那两句名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天球瓶长颈下连接着一个大大的圆球状的肚子,肚子上彩绘着天河、北斗、日月星辰,呈现一幅壮观的天象图。胆瓶造型如悬胆,蒜瓶宛如蒜头,均线条和谐含蓄,色彩晶莹透亮。
一向酷爱古董的杨度抚摸着这套绝世珍品,爱不释手。袁克定在一旁笑道:“这八个瓷瓶,六个置于你的书房,另外两个是专为送给嫂夫人的。”
“哪两个?”
“一个是美人醉瓶,它是嫂夫人的写真。”
“喔,是不错。”杨度笑道,“另一个呢?”
“石榴瓶。”
“为什么?”
“这里有个典故。”诗文虽做得不太好,但书却读过不少的袁大公子掉起书袋来,“《北史》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北齐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之女为妃,一天安德王的父亲齐帝到李宅赴宴。宴后,妃母宋氏献二石榴于帝前。大家都不知道宋氏的用意。齐帝起身后没有带上。李祖收说,请皇上带进后宫,石榴多子,愿陛下龙子龙孙多如石榴。”
杨度明白了袁克定的意思,哈哈大笑起来。
入京三个多月来,杨度得到袁世凯的关照厚爱真是太多太大了。尤其是将儿子的所爱剥掉,成全一个年轻下属的好事,此举不仅在近世中国无有先例,就连古今中外也罕有其匹。一个位高权重出将入相的大官员能做出这种事来,令杨度铭心刻骨的感激。现在又打发大公子亲自送来这一套传世珍宝表示祝贺和歉意,也使包括夏寿田在内的所有杨度的朋友们惊异不已。莫说袁世凯雄才大略,是出于为朝廷早立宪政之心而延揽人才,就是纯粹为了一己私利而网罗亲信,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这样的人所驱使。更何况当他得知袁世凯激赏《大周秘史》,以及袁克定对帝王之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之后,已隐隐约约地从袁氏父子的身上看到了曹氏父子、司马氏父子、李氏父子的影子。满人气数已尽,汉人久屈必伸,主九州浮沉者,难道将是袁氏父子吗?杨度想到这里万分兴奋,他仿佛看到了帝王之学的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