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处理对法战事。张之洞一到广西,便礼聘在家养老的名将冯子材为提督,带兵出击。冯子材感激张之洞以清望高位而看得起他,遂为之驱驰。取得谅山大捷,为软弱无能的清廷赢得了极为罕见的对外胜仗。自然,这个功劳被记到身为制军的张之洞头上。张之洞因此而赢得了举国上下的称颂,一跃而为疆吏之首。光绪十五年修建芦汉铁路,张之洞以能当重任的名声奉调为湖广总督,监理芦汉铁路湖北段的修筑。

    张之洞办事气魄宏大,规模壮阔,但也不免好大喜功,挥霍糜费。他在武昌办学堂,建工厂,其中最有名的工厂就是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炼铁厂,为中国的重工业奠下第一块基石。但汉阳铁厂由大冶取矿,由萍乡运煤,成本高昂,成效甚少,也因此遭到了不少有识者的讥责。去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打起东南互保旗号,即向外国列强表明所管境内自行保持安定,不需外人代为靖乱,从而堵住外国列强入侵这几个省的借口,使东南半壁免遭蹂躏。张之洞等人的这个举动,深得逃难在西安的慈禧太后的赏识。今年五月间,他又和刘坤一会衔,一连三次上疏请求变法。这有名的“变法三疏”也得到了慈禧的首肯。

    张之洞是一个洞悉国家弊病、头脑清醒的大员,他深知中国不变法则别无出路,故而戊戌年之前便厕身康有为的维新行列,庚子年之后又及时上疏再弹变法旧调。但张之洞又是一个看透了朝廷权力争斗的老练圆滑的官僚,他最善占测气候,明哲保身,故而戊戌年他一旦看出苗头时,便广为刻发《劝学篇》而表明他对太后的忠心,划清与康有为的界限,保住了自己的优渥圣眷。

    这就是张之洞,这就是满肚子帝王之学却一无仕宦经历的书生杨度暂时还不能认识的湖广总督。然则张之洞何以知道杨度呢?

    原来,张之洞器局开阔,在疆吏中首倡重开留学之风。朝廷采纳后,他管辖的湘鄂两省官派留学生为各省之最,其中绝大部分是去日本。张之洞对这些派往日本的留学生十分重视,他希望这里面能产生大久保利通、伊滕博文那样的治国大才。他委派一位能干的幕僚,每隔一段时间到日本去一次实地查看,并向他汇报在日本的留学生,尤其是两湖留学生的动态。杨度不曾想到,他与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辩驳有关支那教育问题一事,早已通过那位幕僚传到了张之洞的耳中。

    那是两个多月前,在弘文学院第一期速成班结业会上,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发表了一场学术演说。嘉纳讲叙了普通教育的三个内容:德育、智育、体育,指出应三者并重,缺一不可,给全体学生很大的启发。嘉纳又说谋国当以和平主义,而不能取骚乱主义,并强调必须服从满人的朝廷。这是因为满人有居高临下的气概,笼络一切的魄力,而汉人尚文守雌,善于服从,故满人天生当为君,汉人只能为其臣役,何况汉人臣服已久,岂能复有他心?还说今日之世界,其实为种族竞争之世界,白种人最强,黄种人无以敌之,汉人只有臣服满人,不生异心,再与日本相结合,方能保东方局面之安定而不受白人之欺负。

    嘉纳这一番议论,中国留日学生大多不能接受,但慑于他在日本教育界的崇高名望,大家又都不敢与他当面争辩。杨度这段时期受黄兴等激进派的影响较大,思想偏向于激烈,在大家窃窃私语的时候,他站起来愤怒驳斥这位日本教育界的权威。他说,欧洲数千年向不闻以和平进步,必待法国大革命后引出全欧革命才一举进入文明;日本几千年来亦不闻和平进步,必待近三十年来倾幕之兵、立宪之党经过一场大骚乱,而后才能跃入文明之邦,所以骚乱可以鼓全国之民气,促文明之进步。杨度又慷慨激昂地说,汉人决不比满人低贱,也决不比日本人低贱,黄种人固然要联合起来对抗白种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二、张之洞眼中的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