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闿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乎不经意,但分量不轻,看来此人不同寻常。他站起身,客气地叫一声:“周妈。”

    “哎呀,好孩子,真懂事,快坐下,快坐下,还没吃夜饭吧,我给你做去!”夏寿田此举给了周妈很大的面子,她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王闿运见周妈说话不成体统,便顺水推舟地对她说:“你去厨房做饭吧!”接着又问夏寿田:“杨度能接他祖父、伯父的脚吗?”

    “门生这些年结识过不少有为的朋友,私下认为,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过杨度的。杨度的前程必定远在其祖父、伯父之上。门生看他真有点像贾太傅、谢东山一类人,若能得到先生的栽培熏陶,今后一定可以成为国家的柱石。”

    “我们湘潭真出了一个这样的人才吗?”王闿运似问非问地自言自语。

    “先生,门生和杨度在黄鹤楼下分手时,他送了我一首长诗,我很爱诗,随身带着。先生你看看这首诗,就知道杨度其人。”

    夏寿田从衣袋里掏出一个信套。打开信套,将一张折叠的白宣纸抽出来,展开递了上去。

    王闿运接过纸,立时眼睛一亮。未读诗之前,满纸书法先就吸引了他。那字体端正稳重,英气勃发,亦隶亦碑,笔力厚实。单从这字来看,就为他四十年来上千门生弟子中所少见。诗是歌行体,题作黄鹤楼送夏大之江右。他饶有兴致地读着:

    少年怀一刺,遨游向京邑。朱门招致不肯临,海内贤豪尽相识。

    与君中原初一见,沥胆相要无所变。玉辔同行踏落花,琼筵醉舞惊栖燕。

    金貂换酒不自惜,玉管银箫恣荒宴。征歌夜饮石头坊,对策晨驱保和殿。

    友朋纷入金马门,我辈怀珠空自珍。相如作赋谁能荐,贾谊成书未肯陈。

    人生得失岂足论,且倾绿酒娱清辰。闲来碧云寺里聚,西山日暮风萧飒。

    倦鸟低随木叶飞,夕阳深被青云合。偶然一啸当空发,万里孤鸿应声泣。

    山川萧条不称情,长铗归来事蓑笠,著书欲写於陵子,耕田且效陶彭泽。

    遥传别后相思句,廓落天涯梦魂接。云散风流不自恃,金樽共醉信有期。

    黄鹤楼头望海隅,今日山河非昔时。辽东半岛血染红,烽火青青焚白骨。

    君今向何方,东见陈孺子。问我东山高卧时,苍生忧乱应思起。

    桥边石,感人深。送君去,为君吟。东行若过彭泽口,为问陶令是底心。

    夏寿田被周妈招去吃夜饭了。王闿运看着摆在书桌上的诗,陷入了沉思。王闿运思维敏捷,别人殚精竭思得来的收获,对他来说可以不要费多大的力气便可得到,他因此而没有沉思的习惯,今日是少有的例外。凭着学者的识见,诗人的灵感,老人的阅历,他已看出作这首诗的杨度不是凡夫俗子。

    王闿运自幼起便发愤苦读,朝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十五明训诂,十八通章句,二十而言礼,知三代之制度,详品物之体用,进而述《春秋》微言,博通诸经,二十一岁中举,后参曾氏幕,游京师,以布衣而动公卿。他不以文人学者自限,自青年时代起就十分留意海内鼎柱人物的动向,欲辅佐其人以成非常之业,自己也随之而名垂青史,百代不朽。他先是看准了曾国藩,以为他能建光复汉人江山的伟业,结果遭到了曾氏的冷遇。后转而投靠肃顺,将肃顺视为定满人乾坤的人物,但肃顺太刚愎自用,使他失望。咸丰帝死后,他洞悉肃顺已处于危境,一方面为了远离是非之地,保全性命,另一方面也为了拯救肃顺,他离京师南下,赶到安庆,劝曾国藩起勤王之师,进京劝阻不合祖制的垂帘听政,支持先帝亲定的八大顾命大臣,谁知遭到曾氏的拒绝。后来宫廷发生政变,那拉氏与奕䜣携手废除顾命制,弃肃顺于市,曾氏受到空前未有的信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五、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闿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