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
下前前后后地参观。伏尔他号坚固威武,舱房里面布置得富丽堂皇,电灯光明亮如昼,更有彩灯红红绿绿的,恍如仙境。比起船厂制造的伏波、安澜来,伏尔他号简直就是瑶池里的画舫,可望而不可即。大清国的福州船政大臣,不断发出由衷的赞叹。

    参观完后,孤拔又设宴招待客人。精美的巴黎大菜,甘醇的马赛葡萄酒,加上主人的殷勤相劝,直把何如璋弄得脑子醺醺的,心里甜甜的。

    从第二天起,八条轮船都在不停地灌注淡水,米歇尔也真的把在马尾船厂的所有法国匠师都请到船上去喝酒叙乡情。到了一个星期期满了,翻译陪着米歇尔再次来到船厂,说有两条轮船出了毛病,拟请马尾的法国匠师去修理,匠师修理期间的工钱,由他们支付,船厂可以停发他们的工资。

    何如璋满口答应,并大方地对米歇尔表示:匠师的工资仍由我们支发,你们要请哪个就请哪个好了。

    米歇尔对何如璋的慷慨表示感谢。谁知这一修便修了五六天,至今仍停泊在马尾港,何如璋再也没有去过问。现在张佩纶来了,何如璋想起了这桩事,请他去看看,今后万一出了什么事,责任便可以由他来承担,与自己无关。

    张佩纶也觉得不应该停这么久,便同意去看看。来到船上,孤拔、米歇尔连连说抱歉,经全面检查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的零件还须重新在马尾制造,故而耽搁了时间,说罢又拿出一万法郎的支票来,说是按国际通例,法轮在马尾停泊超过十天,应支付停泊费。何如璋、张佩纶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国际通例,他们只知道中国百姓的渔船、政府的官船停泊在任何一个港码头,都不需要支付停泊费。本来嘛,一只船停在这里,又没有吃你的,拿你的,这个地方空着也是空着,客人认为没有理由付款,主人也不好意思收款。中国是礼义之邦,既然自己人可以不收钱,又怎么能收洋人的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真的是朋友,不但不收停泊费,还有好饭好菜招待你呢,尽地主之谊嘛!但洋人的习性摸不透,何况在越南战场上,中法两国还处在敌对的关系,对这队法国商船多少还得警惕。张佩纶这样想过后对孤拔说:“停泊费我们不收,请你们在三天之内全部离开马尾港。”

    “行,行。”孤拔立即同意,“我们一定在三天之内离开。”米歇尔请他们吃了饭再走。何如璋巴不得主人发这个话,张佩纶也不好独自一人先走,于是一起进了餐厅。美酒大菜让两位清朝大员吃得心满意足,酒酣耳热之际,孤拔提出,若三天没有修好,请宽限再停几天。早已醉醺醺的何如璋不由自主地打起中国官场的流行腔调:“好说,好说!”

    张佩纶、何如璋从法国轮船上回到办事处,便收到了何璟送来的朝廷关于基隆战争及沿海沿江加强戒备的密谕。

    张佩纶说:“这队法国轮船不知与攻打基隆的军舰有没有联系。”

    “他们是商船。”何如璋满有把握地说,“洋人经商做生意的人地位很高,他们并不受政府的控制,也没有必要做政府的工具。”

    “可他们毕竟是法国的船只,现在两国交兵,我们不能不防。”

    “不是说好三天之内叫他们走吗,走了就没事了。”

    不料,三天之后,他们并没有走,何如璋也并不去催促。奇怪的是,这个清流干将,在京师上奏折时反复提醒当政者要对洋人提高警惕,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现在身为会办福建海疆事务大臣,面临着东海海面上的紧张局势和一支法国船队,居然就轻易地相信“商船”的谎言,毫不加以提防,也没有叫他们到期开走。就这样,为国家也为他自己种下了损失惨重的祸根!

    七月三日,是一个平常而平静的日子,马尾船厂三千号员工跟往常一样,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劳作。空阔的马尾港内停泊着十一艘中国兵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目录 > 一、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