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62章 含含糊糊
御史,察院供职的是监察御史。御史台的首官便是今日来的萧大人,是个正三品,但年纪真不了,已经六十五岁。

    韩中丞连忙给鹞国公引见,这位萧大人可不简单,早年便“智取兰亭序”,完成了别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深得陛下的赞许。

    萧翼不停地客气,摇着手不值得一提。

    他原名萧世翼,是梁元帝的曾孙,因避贞观皇帝讳,将“世”字去掉了。皇帝酷爱王羲之的字,手里有不少真迹,唯独没有《兰亭序》。

    传此贴在一个和尚——辨才的手中。但辨才什么也不承认手里有《兰亭序》贴,面对皇帝也不承认。

    房玄龄向皇帝举荐萧翼,萧翼乔装成书生,到了辨才的寺院,与辨才吟诗抚琴,惭成莫逆,辨才曾多次试探对方的身份,也没发现什么可疑。

    久而久之,二人相见恨晚,萧翼拿出王羲之的一幅杂贴请辨才鉴别,辨才,“倒是真的,但贫僧这里有更好的,”

    萧翼故作不信,辨才登了凳子,到房梁上打开一处暗格,将《兰亭序》拿了出来。

    这件事,其实萧大人总觉着做得不大磊落,辨才虽然没被皇帝怪罪,还得了许多的赏赐,但这个和尚没过一年就去世了却是真的,也不知临死是怎么骂他的。

    这么多年了,大概连皇帝和众同僚都认为,萧翼的突出才干就是骗人,所以有着经纬地之才的萧大人,一直就是在御史台骗骗人、骗骗口供,就连仕途都耽搁了。

    那么,当着并未罢职的人精鹞国公,萧大人就更不便提这件骗人至死的往事——尽拣真诚的往上招呼,还怕人家存有戒心呢!莫欺少年智!

    萧大人有话直:御史台拿上去的结果,送到温泉宫以后皇帝不满意,让御史大夫,也就是他主持着再查。

    鹞国公,“查吧,高某还是那些话。”

    萧大人,“那本官就还那么写……韩中丞,你你再将上次的奏章誊抄一遍,本官签字就是了。”

    高峻看萧大人的真诚,有些不落忍,想对他,让他去找李士勣了解一下,因为李士勣拉着高审行出城一趟,高审行就疯了。

    但最后他忍下了,因为这会牵出樊莺送进来的口供,还不到时候。查去呗,让李士勣来查才好呢!

    韩中丞将奏章再抄了一遍,萧大人不急着往上送,也与鹞国公下了两棋,输多赢少,等太子李治再看到这份一模一样的东西时,又六七过去了。

    ……

    鹞国公终于结束了在御史台的、悠闲的、被“讯问”的日子,正式移交给了大理寺。看来,不把鹞国公的真实身份查个底掉,皇帝不会罢休。

    大理寺日常是在刑部的指导下办案,谁都知道,连刑部都是在尚书令的手底下做事,这该怎么查?

    御史台有大狱、大理寺有大狱、刑部也有大狱,可是大理寺的官员们私底下打听了,鹞国公在御史台连大狱在哪儿都不知道,净下棋了。

    连上级部门——刑部尚书刘德威这么铁面无私、一丝不苟的官员,对鹞国公这件事都不发一言,那别人要怎么查?

    跟一般人还可动动刑,喊喊堂威,可刑不上大夫,还是个正二品的上大夫,还是个没被罢职的上大夫。

    如果皇帝有话,那么给上大夫扒皮也成,关键是皇帝表面上气势汹汹,却连长安都不来,那些成套的刑具掂在手里除了累人,没别的用处。

    最后还是鹞国公发了话,他要入大理寺狱!

    执法部门要有执法部门的威严,不能再这么含含糊糊的了,姓高的不搞特殊。

    于是,大理寺的官员们亲自带着人、挑了合乎尚书令品阶的头等监房,里里外外地打扫干净了,请鹞国公住进去。

    然后再派人去永宁坊鹞国公府,将三夫人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简介 >大唐之绝版马官目录 > 第1162章 含含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