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1246章 别开生面
赵国公提出吸纳徐惠和武媚娘时,皇帝刹那间便想到过这些,但当时,他仍然毫不迟疑地点了头。

    大音息声,大象无形,不然怎么做皇帝。

    对赵国公隐蔽的小算计,金徽皇帝假装不知,在皇帝看来,就更有了能够以暗窥明的先机,他岂能轻率指明

    赵国公能利用徐惠和武媚娘,难道皇帝就不能嘿嘿,因有晋王的关系,皇帝几乎不能借到武媚娘的力晋王都追到这儿来了,但还有太妃徐惠。

    皇帝想,赵国公对于自己极为特出地起用徐惠、武媚娘,是否也有些另外的猜测最好他多猜一猜。

    如果自己再适度地、对徐惠表示一下亲近,赵国公会否更以为得了好计

    只是柳玉如派来的哼哈二将亦不能小视,皇帝想,可别弄巧成拙。

    君臣议政,从一开始便十分热烈。

    赵国公说,大唐的税赋制度沿袭了隋代成制,租纳粟米,调庸纳绢布、绵麻,所税皆为实物。

    而不论是粮食,还是绢布,都有品质优劣的区分。官府在收取时,对百姓纳上来的实物,都会判定上下三等,这便是“三等估”。

    按租、调惯例,民间上缴税物需达到中等,达不到的下等粮、绢,均须另收折损差价,即为“折纳钱”。

    赵国公说,“折纳钱本是对质次税物的补偿,但此法颇有漏洞,百姓所缴物品,有的成色已致中等以上,依旧有被强征折纳钱的可能,陛下,此种税外之税无疑会加重民户负担,宜想个法子加以规范”。

    皇帝不住点头,“国公,看来清议大有成效,这正是朕极为想听的。”

    他转向给事中,笑着问她道,“徐惠,不知你有些什么见解”

    皇帝不称徐惠官职,只呼她名姓,别说赵国公等人觉得意外,连陪坐在龙书案后边的樊莺和崔嫣,似乎也不习惯。

    徐惠站起身,向皇帝回禀道,“陛下,我朝在收取租赋时,与折纳之法相近的,还有个折变之法,臣妾以为亦须商量。”

    皇帝道,“哦你细讲讲看。”

    徐惠道,“陛下,所谓折变,是指官府因临时所需,将民户原本须纳的粮粟变为征收绢帛,或将原本征收的绢布变为粮粟。”

    李道宗说,“有的地方只宜征粮,而有的地方更宜征绢,日常征什么早就因地制宜了,这样忽然一变,民户自然手忙脚乱,是有些不妥。”

    徐惠今日有些畅言,再道,“是啊陛下,折变之法施起来极是活泛,有时只在地方官员一句话,但它涉及到粟米和绢布之间的比价折算。有时州县忽然折变,并非出于需要,而是借此多取差价罢了。”

    说着,她又列举了某年某地折变实例,证明所言不虚。

    皇帝赞赏道,“你所讲的不错,今后如再需折变、折纳,州县不可自定,违者究责,凡有折变、折纳,均需上报户部,在朝会上议决。”

    徐惠连忙记下来。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臣妾要议的是和籴之法,此法亦须加以完备,”

    皇帝道,“武舍人,朕知道此法专用于宫市采购,以及宫内多余物资出粜,以防宫中的陈年粮帛积压损坏,看来亦有弊端了”

    皇帝直呼徐惠名字,而对武媚娘则称官职,这个不起眼的细微区别。

    但在座的都听出来了,赵国公不露声色,心有所思,皇帝假装不知。

    武媚娘道,“我朝设有宫市专司此职,谓之和市,在陛下的金徽朝,臣妾倒未听说。不过贞观朝,偶有宫市官吏强取贱买,成为害民的一大弊政。”

    不等皇帝问,武媚娘又道,“陛下,臣妾以为,为防止宫官巧取累民,宜规定和市、和买均要依循市价。”

    皇帝道,“武舍人之言有些道理,但市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简介 >大唐之绝版马官目录 >正文 第1246章 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