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1240章 各上本章
不得不说于大人的这个谏议切中了当今官场的要害。

    许多人宁愿在京职上整天晃来晃去,也不愿出京。像高审行那样,欣然以平阶离开国子祭酒之清贵职位、去外州出任刺史,简直就是个异数。

    于志宁指出,这项弊端的关键,是官员升迁机会的不公平,扎堆在京的官员更易于升迁。

    而一旦出任外官,情况就很难说了。

    皇帝神情一振,于志宁的这个提议涉及到吏制革新,少不了吏部尚书、晋王李治的参与,

    “朕猜这个谏议是于大人手下那个女舍人提出来的吧”

    于志宁满脸的惊讶,“陛下,你真是神了,居然这个也猜到”

    皇帝道,“你们不能只提出弊端给朕,要拿出办法来容朕点头或是摇头,朕每天事情千丝万缕,连个青瓜都没功夫吃。”

    于大人从袍袖子里再掏出一份奏章,“陛下请过目,这是议官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疏”

    皇帝急忙拿过来细看,上边是工整的楷书,一看便是出自女子之手。皇帝暗道,“武媚娘的字与徐惠的字,居然不分高低”

    武媚娘在这道疏议上说应当明确条款,对五品以上京官的升迁加以资历限制,凡未做过都督刺史者不得出任侍郎以上职位,未做过县令者不得任为台郎、给舍之职,京官不得十年均任京职,外官不得十年均任外官

    于大人两眼冒光地问道,“陛下,此议如何”

    他认为,这份议疏切中时弊,又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法子,皇帝看到后一定会大加赞赏。

    甚至兴奋的拍大腿也可能。

    但皇帝寻思着一直在仔细看,不急着说行,也不说不行。

    徐惠提的是女学之事,而且很合他和皇后的胃口。的确,再优秀的女子,等二十岁才出宫去,什么好茶都赶不上热乎的了。

    看来武媚娘也想在初入中书省后做出点样子来,她先择的议题却与徐惠截然相反,直指吏制。

    皇帝终于认真看完了,问道,“于大人,有些庸将拘泥于兵法、术数,因而多败,那你说说看,将阴阳术数废掉,可不可以”

    于志宁赧然道,“陛下,兵事上的事,微臣一介文臣哪里知道呢,臣只知赵括、马谡纸上谈兵,败得很惨”

    “朕的老师卫国公曾说,阴阳术数虽然不灵验,但却不可废除,因为兵士的迷信心理是可加以利用的。”

    “但陛下,这与此议有何关联呢”于志宁问。

    “打仗看的是胜负,而偏偏有人、对于某项计策符合不符合兵法争得脸红脖子粗,朕可不想和你争。”

    于大人道,“陛下,微臣是来提谏议的,哪敢同陛下争。”

    皇帝道,如若“好”法子不能取胜,那便不算好法子。武媚娘的谏议看似严谨高深,又针对了当今官场弊病,但朕以为这非好法仅从脚踏实地看,武媚娘不如徐惠啊。

    徐惠虽然身处门下省,但仍然立足本职,着眼于女学之事。

    而武媚娘身在中书省,却隔着一座山去谈吏制,文章做的看似高深,但仍是纸上谈兵。

    皇帝道,“凡事大多均可定以成法,唯人事不可于大人你看,都说京官不愿外任,那么高审行怎么说按着武媚娘的意思,那么朕最为得意的兵部尚书薛礼,他也未做过一州刺史,是不是要罢了他的职位”

    于志宁一听,果然不能应对。

    但樊伯山关于女学的提议很快通过了,武媚娘将这道议疏交给于大人时,于大人曾想,这道疏一定也能替中书省争得皇帝的赞赏。

    哪知皇帝不感兴趣,皇帝提出来的、高审行和薛礼两个人,于志宁也认可,但他依然认为那只是特例,而武媚娘的建议是很严谨的。

    金徽皇帝道,“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简介 >大唐之绝版马官目录 >正文 第1240章 各上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