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叔鲜叔度智取蜀地
分封世袭。”这是姬揽月为殉职的下属请功的唯一说词。
姬揽月回到巴地,姬鲜和姬度为他压惊接风,上报周王姬,记功奖赏。
第九日,经蜀王容许,姬鲜率领三十随从人员,在姬揽月的陪同下,来到茶亭外百里的驿站居住,双方说好,如果蜀王不守规则的话,姬度将率大军入侵蜀地,到时别怪周国无礼,以此来确保姬鲜的生命安全。
第十日茶亭。
双方都很诚意的商谈,无越轨的行为,一切正常,经两日讨价还价之后,双方约定,蜀国一次性支付五百万石粮食给周国,周军全部撤退到濮地,双方以此成交,一月内全额交付。
蜀王亲率十万蜀军前往巴地接管巴境政权,第二十九日,蜀王已经全部交付五百万石粮食,周军如约退到濮地,距巴方境地十里之外屯兵扎寨。
双方交易成功,皆大欢喜。
蜀王接管巴地不到十日,巴民造反,不服蜀王管理,到处狼烟四起,蜀王下令镇压造反闹事之人,可这是百姓群体事件,不是个人,时间过去十天,巴地全民起来反抗起义,蜀王出兵镇压,双方战斗激烈,死伤无数,蜀王还在巴都督军,眼看就要不支,姬度赶来一起镇压造反派,蜀王万分感激,一场巴民造反事件熄灭。
其实蜀王不知就里,那些造反者,都是周军留下的三军将士,化装成巴地百姓,起事造反,使蜀王惨败,伤亡人数多达数万人,蜀军十万大军还乘不到两万人。战事已经平息,蜀王犒劳周军之后,周军再次撤出巴地,屯兵濮地。蜀王蜀黍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大夸姬鲜、姬度仁义君子之风。
再过不到二十日,巴民再次造反,战火演变成全境巴民,原来周军撤退之前,把军饷分给巴民,巴民只要参与造反者,就可得到十石粮食,这在巴民来说,这可是天文数字,大家纷纷响应,民间流传出民谣:“周军周军,粮草不忧,服周管辖,蜀军不治。”这叫用敌人的粮食,养敌人的敌人,用来攻打敌人。
蜀王听到民传歌谣,认为周人深得人心,巴蜀世仇,无法统治巴民,只好再次请姬度出兵,平定巴民造反。
蜀王已经支付五百万石粮食给周军,如果放弃巴地,这五百万担粮食就成了水票,连响都不响,可面对着目前局面,蜀王也无可奈何,要不继续平乱,消耗国力无法想象,这时的蜀国已经国力衰败,粮库空虚,在巴地难以支撑下去,蜀王准备放弃巴方之境的管辖权,奉送给周军管辖。
因为巴方自归属蜀国之后,巴蜀两地合并成为一国,周军留下来的将士,早已经又佯装成蜀民,来到蜀都,等待机会反水。
周军迟迟不接手,说这是烫手的山芋,好好的一个巴方,被蜀王搞成这样,要接受也可以,周军作为维和部队,占时代管巴地,巴地的管辖权已经归属蜀方,周方不能不讲诚信。
蜀王又一次的感动,周人就是传说中的周人,善待人民,人民响应,由此可见,姬鲜、姬度都如此,何况周王姬呢!
既然巴地仍然是蜀方的,巴蜀就是一家,一个国家内就可流通,百姓就可自由走动,没有国界,这样一来,不到三月,蜀地就最少有十万流民是周军将士,蜀王还蒙在鼓里,还在感谢周人的诚信和大赞周国是个礼仪之邦。
时间又过去四个月,九天蜀黍在这种困扰中折磨成病,医治无效,病危,临终前,将十六岁的少子托付给姬鲜、姬度,希望少子继位后能得到周人的鼎力相助。
姬鲜、姬度一口应诺,请蜀王放心离去,他们一定会照顾好太子九地蜀道,决不让蜀道衰弱,一定会尽全力辅佐蜀道新王。
蜀王蜀黍薨毙,谥号九天蜀王。
蜀王蜀道继位,年纪尚小,无力执政,蜀王临终受命姬鲜姬度辅佐少子继位,一个外人如何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