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灭程总攻凯歌报捷程伯流放季历授赏
城墙上防御的士兵,个个都被浓烟呛得大咳不止,两眼流泪,人人感到快要窒息,西南士兵坚持了一刻,就再也坚持不住,纷纷下城墙,下城墙也不行,还是咳得厉害,程方伯爵见到浓烟时,就已经知道第一道防线东西南角保不住了,西南角不保,其他方位城墙也就不保,于是程方伯爵果断的下令,西南角所有士兵立刻撤退到第二道防线。伯爵要保住这支有限的兵力,西南角的士兵得到伯爵的撤退命令后,都全部快退回到二线防御。同时其他四个方位的程兵也得到程方伯爵的命令,全部程兵6续撤退到第二道防线防守。
到了晚上岐周兵准备刨墙,有一士兵来报,现城南门是开的,不需刨墙,此事蹊跷,上将军忙报于岐周军师语仲,语仲说道:“程兵已撤退,派人打开其他三面城门,等到明天早上再进城。”语仲怕中计,怕中程方伯爵的空城计。其实程方伯爵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放你早点进来,就不要生烟了,污染环境。
打了十几天的围城之战,还不如一个小小的烟熏计。语仲感叹不止,知识就是力量,计谋胜过雄兵。
第二天一早,岐周大兵进城,全城空无一人,程人和程兵已全部撤退到内城,程方是个城中城。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程方城防之城墙,不是真正的城邑之城墙,第二道防线才是真正的程邑,程邑是程方伯爵所住的地方。平时防守也比较严,现在小城邑容纳了这么多民众和兵卒,实在太拥挤,但也没有办法,战争时期,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就非常办法,就非常拥挤。大家能理解,能体谅。这也是程方伯爵爱民之心。程方百姓还是很感激的。程方伯爵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人心就具有向心力。程方人心就向着程方伯爵,何况本身就是程民。程民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君王,这是正常的爱国心,何况程方伯爵平时也没有对老百姓苛刻,所以程民们还是爱戴自己的国君的。至于外面流传程方伯爵不听天子的话,不上贡,不朝政,这和百姓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老百姓觉得只要君王对百姓好,就行了,至于其他,百姓们觉得都不重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人维护地方人。
军师语仲进城后开始部署屯兵,原本七万大军,现在还乘六万,语仲把六万大兵一半屯于城外的四个方位,一半驻扎在城内四个方位,这样内外好有个接应。语仲部署安置好大军之后,骑马绕程邑四周转了一下,此城正方形,八里单面长度,城墙宽厚结实,高三丈有余,易守难攻,城邑四周有护城河,三门门前都是吊桥。弓箭手分三排立于城墙之上,如果用云梯攻城,必遭程兵用火攻防御,对周兵不利,如果用烟熏,程邑城内百姓太多,百姓多于兵卒,不能实施烟攻,与战争道义相背。要打此仗,看来要另想计策了,语仲回营苦想计策。同时传令三军,严防程方偷袭。
程方伯爵到城墙巡视四周后,心里也在嘀咕,如何才能防守抵御住如此强大的敌军呢,程方伯爵也开始想如何化解强敌的办法。
语仲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一个能破程邑的计划。先根据城墙高度,和护城河的宽度,(按照初期的勾股定理来算出),打造一个十丈长,宽两丈的平面木架,可供两人同时在上面快奔跑。第二,待平面木架打造好之后,可在瞬间架于城门口,挑选二十名武功高强的飞毛腿跑得快的士兵在前面跑,瞬间可跑到城门口的城墙上,然后再跑到城墙下打开城门,后面跟着跑的士兵,一部分士兵与城上反应过来的程兵大战,其中几个人将护城河的吊桥放下来,砍断绳索,大军通过城门冲入城邑。这是语仲的理想状态下的战法。
要完成此计的关键的关键,在于城门口的士兵都不在,无人或几个人的情况下方可顺利实施。如果有大量的守城门的士兵防守就无法做到。如何才能让城门口无人或人少呢?守城门的甲士布防一定不会少,那只有调虎离山,把城门口的程兵吸引到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