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语仲破阵周军大败战场原则道义尽失
出十几里了,我看我们也不能过分追杀。”程伯反问道。
“程伯,陛下觉得一千骑兵不够,可以派三千骑兵突袭,突袭之后我们再进十余里,打得敌人元气大伤,待敌人恢复元气之前,我们可在敌人之地三十里外筑防线,至少可以防卫几年。不是陛下办不到,是陛下内心的道德底线还是很高,战争道德,那是说给对方听的,胜利是战争唯一准则。陛下嘴上大骂敌人,大骂季历,可陛下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痛打败寇,陛下终生会后悔的,因为当敌人保持了足够的战斗力以后,回过头来,来对付你的时候就不会讲原则的了。”参议感叹不已。“为臣话已说完了,告辞。”
参议告辞程方伯爵之后,来到外面,站在那里很久,方才离开。
程方伯爵等参议离开后,仔细的想了想,觉得参议说的有道理,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叫战机瞬间即逝。程方伯爵到底不是专业的军事家,算是心直口快的君王。
岐周公季历和军师语仲商议总结自开战以来的战况,出兵三万,现在还乘一万,俘虏了五千。等于损失一半兵力,还有粮草辎重。季历觉得这样打下去不是个办法,战线可能会很长,时间可能会很久,还是改变战法,改变战术。
语仲觉得如果不按照兵家道义来打的话,可能后面的牺牲者更多,尽管战争最终会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很惨重,从现在的程方之军的军事水平来看,不是轻而易举的就能平定的,一年算是快的。
“那就用特殊的战法,兵家不讲理,只讲胜败。”季历明确指出。
语仲良久回道:“好,只讲结果,从现在起,确保我方节节胜利,敌方节节败退。”
季历要玩命,语仲答应要玩命。
可是一个种族是很难灭亡的。
不是纯粹灭掉一个种族,而是用武力平定这个种族,让这个种族臣服。季历要这么做,语仲只能这么做。这么做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这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
语仲告别季历,回到军营后,开始思量新的战法,确保万无一失。如果要节节胜利的话,就不能按照战场六原则来遵循战场上道义规则。那些所谓不追败退的敌人一百步,不追主动撤退的敌人过百里,不追击已丧失战斗力的敌人十步,等待敌人布好阵再动攻击,这些兵家潜规则就不讲了,这些都是对方致命的弱点,要胜利,就要攻打敌人的弱点。
好,就抓住敌人这些潜在的弱点狠击,兵不厌诈,确保胜利,天下人为胜利者而欢呼,不会考虑过程,即使败者有理,也没有地方讲理去。败者自败开始,就永远失去真理的空间,至于后人评说,那是以后的事情,后世的人怎能准确的判断当时的事态和社会的当时状况,都是些推理判断,对君王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无根无据,大概猜猜,揣摩王心,说说而已,就是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知道君王在想什么,又有谁知道君王真正的想法,君王的想法,世界上无人猜到,即使你猜到某一项,某一时的想法,也猜不到君王每个时期的想法。所以后人怎么理解当时生的事件,因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故看法不一,说法不一,都可以理解。何况王者为君当政,也不能顾及后人的看法而影响现在的事情展。语仲不怕别人的看法,兵家不讲理,天下人皆知。枪杆子出真理。季历也不怕后人评说,因为后人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知道他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处的社会生的事件,他只能以他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及道德准则与行为法规来处理这个时代的矛盾。至于后世社会变了,社会进步了,而后世之人用进化了一千年后的社会观点来评述一千年前的社会事件,这已不是代沟,也不是鸿沟,而是具有海洋般宽的隔阂。季历的想法有道理,他作为当事者,作为君王,他要这样干,为臣只能这么干,没有选择。或许季历是对的,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