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匈奴战歌
女无颜色
……
这歌立即勾起了冒顿儿时的记忆。
那时候,父亲经常唱的就是这歌。
冒顿当时还小,也可着劲与父亲同唱,引得父亲逢人便夸他有志气。
但是,冒顿虽然也多次跟着父亲喊唱过这歌,却并不明白歌词的意思。
后来,便听不到父亲唱了,自己也渐渐忘记了这歌。
今天,这歌猛然从格根老伯的口中唱出,冒顿先是觉得似曾相识的新鲜,接着又感受到了旋律的悲壮和愤怒,仔细聆听,觉得歌中充满了激情,听后能使人热血沸腾。
格根老伯说,这歌是当年复土战争的军歌,极大地鼓舞了匈奴兵士的士气,匈奴大军就是唱着这歌,冲锋陷阵奋力拼杀的,凡是参加过复土战争的人,都会唱这歌。
冒顿立即明白父亲当年为何喜欢唱这歌的原因啦。
冒顿本来就对这歌的印象深刻,此时听格根老伯一唱,歌的旋律和歌词立即在他的脑海里生动地复活了。
格根老伯讲的最多的,是独孤敖嘎将军的故事。
独孤敖嘎是匈奴的大将军兼龙城卫队的队长,家就住在龙城。
冒顿从小在独孤敖嘎的身边长大,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在冒顿的印象中,独孤敖嘎是一个脾气倔强、对龙城卫队的兵士既严厉又呵护的怪老头子。
没曾想独孤敖嘎年轻的时候竟然是叱咤战场的了不起的人物。
格根老伯讲,独孤敖嘎本来也是一名普通兵士。
当年在战场上,头曼单于给军队定下了规矩:战场上不论地位职位高低,每亲手杀敌一人,战争结束后,单于要亲手奖赏勇士一卮酒。
这一规矩,成了兵士们奋勇杀敌的极大的推动力,人人都为能喝上单于亲手举到自己面前的酒而感到无上的光荣。
而独孤敖嘎则是喝到单于敬酒最多的人,每次还没有喝到应喝酒卮数的一半,便酩酊大醉。
其实,头曼单于制定这一规矩,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现并使用人才。
那些喝到单于敬酒最多的人,很快便被头曼单于任命为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什夫长。
这些“长”们没有取代原来的部落组织,却是由单于直接领导的军事领。
兵士们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在战场上多杀人,这是检验兵士作战能力的惟一标准,也避免了各级带兵者剽窃别人的功劳。
很快,独孤敖嘎在数万军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匈奴大将军。
当时,兵士们都公认独孤敖嘎是头曼单于的手,无论头曼单于在战场上想达到什么目的,独孤敖嘎总能让他心满意足。
格根老伯说,独孤敖嘎将军还有两个绰号,一个叫长刀将军,一个叫虎吼将军。
冒顿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叫他长刀将军呢?”
格根老伯呵呵一乐,给冒顿讲起了“长刀将军”绰号的来历。
格根老伯讲道,一次,匈奴大军一路追击败退中的秦军,也许是逢战必胜的原因吧,行进中的大军放松了警惕,在一道山谷里突然中了秦军的埋伏。
山谷狭长却不开阔,两面是陡峭的山崖峭壁。
匈奴大军刚刚走出了最险要的一段路,猛然看到,前方较开阔的峡谷中央,有秦国大军挡道。
秦军一字排开,列阵等待着匈奴大军的到来,显然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狭长的山谷中,擅长打运动战的匈奴大军,一下子失去了骑兵的优势。
想后退撤离峡谷,后路早已被秦军封死,匈奴大军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秦军布置好的口袋阵。
前方路中央,秦军一员将领横刀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