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注意起王蒙的小说
在北京,另一位比流沙河还小三岁的青年作家,也在“大风大浪”时浮时沉。
此人便是王蒙。
虽说王蒙不过二十三岁,倒也颇有点来历:
他一九三四年出生于北京沙滩——也真有缘,那里如今是中国作家协会总部的所在地。一九四五年,十一岁的王蒙跳级考入初中时,就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一九四八年,十四岁的王蒙,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看得出,他是一个在政治上早熟的人。
王蒙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个早熟的人。一九五三年,十九岁的他便写出了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这部小说,曾于一九五六年在《北京日报》和《文汇报》选载。
王蒙自一九五五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小豆儿》。
一九五七年初,王蒙居然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那是在二月十六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一口气谈到了三位青年作家,即二十三岁的王蒙、三十岁的李希凡和二十四岁的姚文元。
毛泽东谈及王蒙的话最多:
王蒙最近写了一篇《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此人二十二岁(应是二十三岁),把王蒙调查一下,是个青年人。这篇小说有缺点,需要帮助他,对待起义将领也要帮助,为什么对青年人不采取帮助的态度呢?我们许多的文化人和胡风是有分别的。对于他们要又批评又保护,在保护下批评。
王蒙写正面人物无力,写反面人物比较生动,原因是生活不丰富,对生活情况不熟悉,也有观点的原因。有些同志批评王蒙说他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写得不真实,中央附近不该有官僚主义。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对,我们要反过来问:为什么中央附近就不会产生官僚主义呢?中央内部也产生坏人嘛!如果照有些同志的观点,以为中央附近不会出官僚主义,那就要对写小说的人割肉了。
总之,我们对人民中的错误,采取如何处理的方针,有大量的人是没有弄清楚的,我们要采取保护的方针,应该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以使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说王蒙的小说时间不对地点不对(不该写在北京,不该在这个时候来写),这就没有说服力。我们党内经常有不正常的东西存在,在全国有很大的成绩和威信之下滋长了一些坏的作风,就叫违法乱纪、横行霸道。我们的国家是个小资产阶级的大王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据说不到一千二百万,这一千二百万中也还发现有国民党中将,为什么说共产党的缺点是不能揭发的呢?党的统一战线实际上赞成的还是少数,我们讲过要“统筹兼顾,各得其所”。
思想上和工作上都要从帮助别人出发,我们有些同志不从帮助出发,而以一脚踢倒,最简单的办法是开枪,这是国民党的作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但最大量的是小资产阶级,这是我们客观的现实,合作社主要是一部分富裕中农不满,学生中百分之八十是出身于小资产阶级以上。虽然如此,但多数人他们都不搞匈牙利,我们有许多同志就怕匈牙利事件。
任何事情都有两种属性,匈牙利事件又好又不好,把不好的事变过来就是好事情;我们有些同志喜欢用片面性来反对片面性,这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方法。
王蒙这篇小说是一篇没有写好的作品,但要帮助。
紧接着,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又一次详细地谈到了王蒙。
毛泽东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内中并没有提到王蒙。其实,收入《毛泽东选集》的这一讲话,后来经过删节和修改。笔者的兄长当时在浙江党的部门工作,他在出席浙江省的一次会议时,收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