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05页
    五零五

    赵得宝摇摇头说:

    “私营厂有这些组织的只是少数,大多数都没有这些组织,别说党和团啦,有的连工会的组织也不健全,有名无实。”“为啥不快点发展?我们厂里原来只有几个党员,一发展,现在不是有好几十个了吗?团员更多,有二三百了。”谭诏弟说。

    “发展党团员,不能出次品,要慢慢慎重选择培养哩。我们厂里发展,不是一天两天发展起来的,经过了五反和民改,快四年啦。”

    “只要政府肯没收,干部有的是。”谭招弟说,“要是不够的话,我们工人也可以凑个数,党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一定听党的话。”

    “党提出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为啥不听呢?”赵得宝笑着问。

    谭招弟从耳根子一直热到脸上,差点回答不上来,想起刚才说的话,又理直气壮地说道:

    “你不是要我们讨论的吗?我们提个意见,给党考虑考虑,要是党决定了,我们一定做。”

    “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的。”赵得宝说。

    “这个我晓得,”谭招弟说,“我不过提提意见。”

    “我倒想起了一个办法。”钟珮文看到车间那些记录,有不少人要求没收,还提出办法。他个人认为干部问题解决了,就好办了。他说,“要是把上海十六万五千户私营工商业都没收,干部确实不好解决。百人以上的大工厂,上海只有几千家,这些厂的生产任务是国家给的,生产计划完成靠我们工人,先把这些厂没收了,我看干部资金都没有问题。”

    “别的厂怎么办呢?”谭招弟问,她不满足只没收大厂。

    “一步一步地来吧。”

    “有些厂的老板一定有意见。”汤阿英了解中央政策没有这样规定,她认为这么做不妥当,“为啥没收这些厂,不没收那些厂呢?”

    “干脆一塌刮子没收,谁也没有意见。”谭招弟嫌分批没收太慢了。

    “全没收,你当然没有意见,厂也不是你的。没收百人以上的厂理由也不充分。”汤阿英摇摇头。

    “那么,你说呢?小钟。”谭招弟问。

    “我想了几条理由,不晓得对不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钟珮文说到这里看了赵得宝一眼,他没有表情,在静静地听他说话。他大胆地说,“说的对,你们举个手;说的不对,黑板上的字,擦掉重来。我再听大家的意见……”

    “别噜里噜苏的,快说吧。”谭招弟有点不耐烦了。

    “逐步没收是个办法。我想了想,下面这几种大厂,可以没收,五毒俱全的严重违法户,‘五反’以后,仍然犯五毒的,属于帝国主义财产的厂;属于国防建设必须保密的厂,对国家建设关系重大的重工业的厂;资本家经营管理不积极负责的厂……这些大厂没收了,保险资本家没有二话讲。政府下一道命令就行了。这样逐步没收,打击少数,争取多数,警告那些资本家,一定要积极发挥作用才有前途。我们有了资金,又培养了干部,将来再全部没收。”

    “你想的真周到,究竟是喝过墨水的人。”谭诏弟赞赏钟珮文,他讲的有分寸,有步骤,还有政策哩。她对赵得宝说,“小钟这些意见很好,你赶快向区委汇报,说不定上级会采纳。”

    余静从车间回来了。她听谭招弟要赵得宝向区委汇报,便站在屋子里,问赵得宝是啥事体。赵得宝把刚才讨论的意见,说了一番。她坐下来,陷在沉思里,没有啧声。赵得宝认为这样不符合中央的精神,他不同意,轻轻摇了摇头。

    谭招弟以为余静没有意见,站起来,走到靠墙那张桌子旁,按着桌上电话听筒说:

    “要不要我给你向区委挂电话?”

    “不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上海的早晨简介 >上海的早晨目录 > 第5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