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一四四
唐仲笙也不同意徐义德的意见:
“目前工商界困难情况,我们应该向有关方面反映反映。人民政府只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我看,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人民政府决不会看我们工商界这样垮下去的。”
潘信诚对唐仲笙伸出大拇指来,说:
“真不愧是智多星,好,好。”
“只要政府肯帮忙,有人去反映,我也不反对……”徐义德说。
“谁去反映呢?”江菊霞望望四周坐在沙发上的大老板们。
“这倒是个问题,”冯永祥大叫一声。他一向自命为是人民政府和工商界之间的一个唯一的桥梁,在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面前他代表工商界;在工商界面前他又常把人民政府首长的话复述一遍,似乎他也可以代表一点人民政府的意见。有时他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是半官方,其实他倒是真正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立场上说话,否则,就丧失了他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地位。最尴尬的是他出席人民政府或者是协商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政府首长和工商界代表面对面协商问题,他既不能吹牛代表政府方面某某人说点意见,更不好代表工商界说话,因为真正工商界代表就在会场上啊。这时,他总是沉默不言,但一进会场必须在工商界朋友注意之下设法和政府首长拉拉手打打招呼,然后向会场上所有的工商界朋友点点头,微微笑一笑。这一方面表示自己和人民政府首长接近,另一方面也暗示告诉人民政府的首长,这些工商界朋友他完全熟悉。他衷心希望这个问题能够由他向人民政府方面去反映,但又不好自己推荐,就故意夸大这个问题,用大声讲话来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求得有人推他去。他说,“这个问题要很好的反映,不然,又会有人说我们民族资产阶级叫嚣了。”
潘信诚识破他的心思,便顺水推舟,说:
“这次非阿永去反映不行。”
冯永祥走前一步,双手直摇,笑着说:
“我不行,我不行。这个问题很大,非信老亲自出马不可。”
他知道伟大的三反运动在轰轰烈烈展开,老于世故的潘信诚是不肯为别人的事体出头的。特地有意向他身上推,他不肯去,自然是落到冯永祥的身上了。潘信诚果然不答应,他说:
“我最近不大出来走动,找政府首长反映这个问题,有点唐突,很不自然,何况各行各业的困难情况我也不熟悉。这次反映要能解决问题,关系我们工商界太大了,我看还是阿永去吧。”
“我爸爸近来身体不好,很少出来开会。今天他本来不想来的,我厂里也有事。因为他们再三请他来,他才勉强答应。我放下厂里的事,陪他一道来。”潘宏福给潘信诚解释,说,“不必客气了,阿永去吧。”
唐仲笙怕冯永祥去反映头寸不够,不起作用,影响到东华问题不能解决。他不同意冯永祥去反映,可是又不好公开反对。他借着潘信诚的话搭上去:
“信老说的对,这次反映要能解决问题,信老和阿永都不肯去,我看倒有个最适当的人,各位倒忘记了。”
徐义德问:
“谁?”他疑心是不是指自己。
唐仲笙有意不说:“你们猜猜看。”
“说吧,急死人哪,这个事体也好开玩笑。”柳惠光忍耐不住了。
“智多星,干脆说吧,别猜了。”江菊霞盯着唐仲笙。
唐仲笙还是慢吞吞地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指着马慕韩说,“我们的慕韩兄,诸位倒忘记了吗?他是民建上海临工会的常务委员,又是协商委员,从民建那方面,可以反映给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出席协商会的时候,又可以在会上正面提出。他不要讲自己企业的问题,只是客观地反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