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照照模样。”“他再胡嘞嘞,就开会斗他。”老孙头害怕挨斗,就说:“对,对,咱说了不算,当风刮走了。”说完,迈出农会,又去赶车喝酒,见人也不说翻身的事了,光唠着黑瞎子,把下边这话,常挂在嘴上:“黑瞎子这玩艺,黑咕隆咚的,尽一个心眼。”
郭全海在农会里,光一个鼓槌打不响,心里越着急,越好上火,他跟一个小组长干了一仗。下晚,张富英召集农会小组长开会,大伙叽叽哇哇地都数郭全海的不是。有的竟说:“这号主任,不如不要。”
有人不客气地提出:
“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袍退位。”
有人更不客气地说:
“叫他回家抱孩子。”
有人笑着说:
“他还没娶媳妇,哪来的孩子?”
有人气势汹汹说:
“谁管他这呀,叫他快搬出农会得了。”
有人假惺惺劝他:
“郭主任,你回家歇歇也好。”
这事闹到了区里,张忠正在清理旁的几个大屯子,闹不清楚他们的首尾,又不调查,简单地答复他们:
“老百姓说了算,你们回去问问老百姓。”
张富英和他的小组长在屯子里联络一帮人,有一些是张富英的亲友,有一些是顺竿爬的,只当这天下就是张富英的了,还有李振江的侄儿李桂荣,新从外头跑回来,暗中帮助张富英,替他联络不少人。布排好了,赶到屯里开大会那天,张富英一呼百应,轻轻巧巧地把个郭全海撵出了农会。往后会里尽是张富英那一大号子人了。
老田头背地里悄悄跟老孙头说道:
“这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老孙头叹口气说:
“唉,别提了,官家的事,咱们还能管得着?咱们老百姓,反正是谁当皇上,给谁纳粮呗。”
郭全海到区上找张忠谈了一次,没有结果。回到屯子里,他只得从农会搬回分给他的西里门的破马架,正逢下雨,屋顶上漏,可炕没有一块干地方。天一放晴,郭全海就借一挂小车,一把镰刀,整一天洋草,再一天工夫,把屋顶补好。他又扒炕,抹墙,掏掉烟筒里的黑烟,三五天工夫,把一个破马架子,修成一个新房子。乍一回来,连锅也没有,他到老孙头家去借锅。这老赶车的知道他啥也没有,忙到一些对心眼的人家一说,锅碗瓢盆,啥都送来了。原来是空荡荡的马架里,一眨眼工夫,啥也不缺了。赵玉林媳妇赵大嫂子,送来一领炕席,小猪倌吴家富拿来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替他用报纸糊在窗户上。人们都上他家来串门,还叫他主任。这事被张富英雇用的一个民兵听见了,就吓唬着说:
“谁再叫他主任,叫谁去蹲笆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