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二回 权衡利弊何应钦通电拥蒋 坐镇南京李宗仁防不胜防
、顾祝同的部队,全摆在徐州一带,沪宁线上没有蒋的部队。他也知道,目下何应钦最多只能做到发拥戴电这件事,绝不可能回师南京迎蒋上台。即使蒋介石能把刘峙、顾祝同的部队硬拉回南京实行兵变拥蒋,这也是下策,到时刘、顾的部队必将受到其他各军的攻击,胜败尚难逆料。即使侥幸得胜,李宗仁、程潜、谭延闿、李烈钧等会象对付张发奎、黄琪翔那样,发兵讨伐,南京必将演变成第二个广州。到了那时,蒋介石别说重新上台,恐怕只能步汪精卫的后尘了。但蒋介石的雄才大略和灵活多变的手腕,又绝非只会在面部表情和言辞上超人一等的汪精卫可比。他不相信自己会落到汪精卫那般地步。

    蒋介石只能通过和平的手段进入南京——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但是,谁有能耐把他请到南京去呢?眼下连一点希望的影子也捉摸不到,真把蒋介石和他的谋臣策士们愁死了!

    李宗仁偕程潜由武汉返抵南京后,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因多了两条巨大的支柱,又稳定了下来。李宗仁每日都到特委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去拜访谭延闿、李烈钧和程潜。他对这三位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的国民党元老,是非常尊重的。桂军宿将林虎,曾是李宗仁的总司令,而林虎又曾是李烈钧旧部,他们都曾是讨袁时代的风云人物。特委会中的张继、邹鲁、谢持、居正等人,时人称之为“西山会议派”,但他们也都是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的国民党元老,孙中山讨伐袁世凯篡国时,曾命居正为山东讨袁军总司令,蒋介石不过是居正手下的一名参谋长而已。他们的资格都比蒋介石老,除了汪精卫和胡汉民,没有谁能和他们比。蒋介石要高举孙中山主义的旗帜,然而李宗仁却能成功地把追随孙中山革命的一大批元老笼络到南京来,尊之以高位,待之以上宾,孙中山这面大旗,似乎并不握在蒋介石一个人手上,而是在石头城上飘扬。元老们高高在上,李宗仁老远见到他们,便立正敬礼,那谦恭的程度,仿佛他是他们的参军或属下的一位将领。然而,李宗仁是南京的灵魂,是党政军的最高发号施令者。为此,白崇禧曾私下里向李宗仁打过一个颇为生动滑稽的比喻:“德公,下军棋的时候,军旗乃是最大的一个棋子,连总司令都要受它管,但是总司令却可以命令工兵去把它随意扛走!”李宗仁听了哈哈直笑。自从李宗仁回到南京坐镇后,特委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这三部大机器又正常地运转了起来。接着分别于十二月十四日和十六日,发出讨伐张发奎、黄琪翔的命令和查办汪精卫、陈公博的命令。使汪精卫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不得不逃往国外,张、黄也丢下部队逃往香港。这两道命令的效果,更使国人对南京政府不得不刮目相看,众多的元老们无不惊奇,这位逢人面带三分笑,谦恭得象位大副官的李宗仁竟有如此的神威。他们不禁一时想入非非,打起自己的如意算盘来,如果能用李、白实力统一天下,使其为我所用,就象那驯兽师用一根盈尺小鞭便可驱使一头头猛狮、恶虎为自己献技赚钱一般,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买卖啊!可惜,李、白的桂系军队虽猛于狮、虎,但是他们本人并不是可供人随便驯训驱使的猛兽,而白崇禧那个脑袋里又偏偏装着管仲、孔明的经纶和诡计,这使元老们在惊叹得想入非非之余,又不免产生一片迷惘之感和不可名状的恐惧。

    何应钦迈着八字步,小心翼翼地来见李宗仁。进得大门,那两名岗兵即致持枪礼和注目礼。这普通礼节,何应钦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当哨兵“咔嚓”一声立正时,竟吓得他心头一阵打忐:“李德邻会不会扣留我?”他来南京见李宗仁,本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及待进了李的总指挥部,又后悔不该自投罗网。他这次听李仲公的话,只身到上海,结果受了蒋介石的挟持,勉强发了那份心不由己的拥戴电。他离开上海,经南京回徐州去,本可不惊动李宗仁的,但在车上,他一直矛盾重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桂系演义简介 >桂系演义目录 > 第四十二回 权衡利弊何应钦通电拥蒋 坐镇南京李宗仁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