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风卷残云东路军扫荡浙江 坐收渔利白崇禧单骑入沪
总司令蒋介石在办公室里转着,军靴磕碰着花阶砖地板咚咚直响,他的火气,在胸腔中凝聚着,象一个被扣得紧紧的盛满水的罐子,被猛火烤着,那气找不到地方出,眼看就要爆炸了。
“娘希匹!”他狠狠地咒骂了一句,仍然找不到可以出气的对象。他的办公室门窗都关得紧紧的,那罗马式的壁炉中,火烧得正旺,整个房间里,象个密不透风的大锅炉。蒋介石感到里里外外都是火。他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玻璃窗,凛冽的北风扑入室内,他这才感到一阵清爽。外面,下着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院子里的几株松柏树,被白雪重压,枝垂得很低,但树干却依然挺拔,显得更加傲岸。蒋总司令不是文人,自然不会吟诗赋词,但这大雪中挺俊不屈的松柏,却也触动了他的一种政治上的灵感。
“娘希匹,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大雪是压不弯松柏树的吗?”
他颇得意地骂了一声,心中的火气,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他忽儿感到有些遗憾,过去为什么不学做诗,如果能做一首赋雪的诗登在明天的《南昌日报》上,那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便是连那“娘希匹”也会带有某种特殊诗意的了。可惜他不会作诗!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部杰作,乃是他的登龙术《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这部书,他还请人作了很大的“润色”呢。他一边赏雪,一边回想着进入南昌以来所发生的使他恼火的一连串事情。
参谋长白崇禧所拟订的《肃清江西计划》,执行得十分顺利,十一月八日,北伐军即再度攻占南昌,九江亦被克复,至此,江西之敌均被肃清,孙传芳的主力丧失殆尽。蒋总司令即迁总司令部于南昌城内。入城不久,就接到唐生智由武汉发来的电报,呈请将所部扩编为四个军,由该部原有师长李品仙、叶琪、何健、刘兴升任军长。蒋总司令拿着那电报,真象握着一团炭火似的。唐生智占领武汉之后,拥兵自重,俨然与总司令部分庭抗礼,其势已难驾驭。蒋总司令捏着电报,正在发愣,军长李宗仁恰来司令部叙谈,见了唐生智那电报,便不以为然地说道:“国民革命军的扩编,应由总司令部统筹办理,决不可由各军长恣意自为。唐孟潇的电报总司令应予批驳,以儆效尤!”
李宗仁的话当然是对的,但是蒋介石却沉默不语,武汉方面的党政军首脑,邓演达、唐生智、张发奎等,皆不是他的心腹。他如果拒绝唐生智扩军,很可能激成事变,这对他这位地位还不稳的总司令将是很不利的。他不听从李宗仁的劝告,批准了唐生智扩军的请求。此时,苏联援助的一批武器装备已运抵广州,蒋介石把它全部拨给了他的第一军,令第一军在湘、粤两省同时扩编,反正“水涨船高”,你唐生智扩军,我蒋某人也扩军。李宗仁、程潜、朱培德等几位军长见了只能干瞪眼,气得在背地里直骂娘。
使蒋总司令恼火的最大一件事,便是关于国民政府的北迁问题。原来,自北伐军肃清鄂、赣之敌后,广州国民政府便决定北迁,以配合迅速向北发展的军事形势。就地理位置来说,国民政府迁武汉最为适宜。但是,蒋介石却坚持要国民政府和党的中枢迁往总司令部所在地的南昌。不久,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要人宋庆龄、徐谦、陈友仁、吴玉章及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一行十余人,由广州抵达南昌。他们并不是到南昌来与蒋总司令合署办公的,他们的目的是要说服这位个性倔强而又挟持私心的总司令,要他接受国民政府和党的中枢只能迁往武汉的决定。蒋总司令亲自出面招待这批党国要人,为了便于会谈,第二天便邀请他们上庐山开会。蒋介石首先说道:“诸位由粤到赣,长途跋涉,十分辛苦,唯在此军事时期,本总司令招待难周,望多见谅。”
蒋总司令说过这几句客套话之后,“嗯”了一声,接着说道:“关于国民政府和本党中枢的北迁向题,依鄙人之见是政治应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