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讨价还价统一会蒋桂初斗法 夤缘时会小诸葛赴湘借东风
外,其余都是纠纠武夫,听不懂宋子文讲的什么话。黄绍竑和白崇禧都感受到了宋子文那凌人的气势,但在财政问题上,广西穷,有求于人,他们腰杆子硬不起来,只得忍耐。
宋子文说过那句洋话之后,便低头看着他那一排细皮白肉的圆圆的手指,好象他那手掌高贵得任何人都没资格握一下或拍一下似的。汪精卫当然听得懂宋子文的那句话,他是个在政治圈子里转惯了的人,在这种场合,他知道能打破僵局而使双方不得不接受的法宝便是折衷,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从而达成某种默契的谅解,以巩固其他已取得的会谈成果。他微笑着用一种超然的却又带着亲切的微笑,望了望宋子文和黄绍竑,说道:“两广统一是全面的统一于国民政府和本党中央之下,财政问题,自不能例外,即使目下有困难,也要达到形式上的统一。”
宋子文已悟出汪精卫这话的意思,他微微地点了点头,这才用中国话说道:“广东连年战乱,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甫经统一,而百政待举。目下国民政府已负担六个军的军饷,不瞒诸位,广东百姓连上街喝一口凉茶,家里死了人,都要征税的。因此,广西在财政上不能象前清那样,靠广东协饷,一切需靠桂省自理。”
黄绍竑的耐心本来就是极有限的,他一听宋子文要广西财政自理,这统一还有什么好处可言?他霍地一下站起来,气冲冲地说道:“部长先生,你大概以为我将广西财政交给中央,对于你来说是做了一笔蚀本生意吧?我们经数年血战,才把全省统一,又击败东下欲染指广东革命政权的滇军,我们为巩固两广根据地,保卫国民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将全省军、民、财各政整理就绪,双手毫无保留地奉献中央,而你竟不愿接收,硬性责令我们‘自理’,这是何道理?是要逼我们走联省自治的道路吗?我告诉你,湖南赵恒惕的代表从南宁跟我们一直到了广州!”
黄绍竑的话,顿时使会谈的气氛冷了下来,连一向老成练达的汪精卫,那始终微笑着的脸孔上,眉毛也往下压了压,那微笑也不十分自然了。因为不仅是汪精卫,就是其他人也怕广西脱轨而去,抓不住广西,广东的事情便不好办。可是眼下广东财政也确有困难,宋子文刚才说的话,倒也是事实,因此,汪精卫最后只得祭起他的法宝——“折衷”。他看了看黄绍竑,又看了看宋子文,依然恢复了他那政治家微笑的魅力,说道:“都是一家人,不讲两家子话,决议案上这一款就写:广西财政受中央监督。季宽先生,你就体谅一下中央的困难,目下桂省财政自收自用,待中央财政状况好转时,再解决你们的军饷,如何?”
李济深以目视黄绍竑,意思是要他别争了,反正自收自用,也没吃亏。黄绍竑也感到宋子文不会轻易松口,在这个问题上闹翻了对谁也不会有好处,他冷冷地说道:“既然汪主席说这么办,那就这么办吧。”
汪精卫见黄绍竑同意了他的意见,便又鼓起掌来,但这次只有他一个鼓掌,那掌声显得十分单调,好象深秋寒蝉的孤鸣。
“现在,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编军问题。国民革命军总监蒋先生委托何军长敬之与季宽先生商谈。”大概汪精卫也觉得这是两广统一中最感棘手的问题了,这次他没有再乐观地举起手来准备拍掌,而是朝何应钦和黄绍竑两人点了点头,请他们各自发表意见。
这次黄绍竑没有抢先发言,在编军的问题上他不准备让步,广西有两个军,李宗仁和他都是军长,只能编两个军,否则他和李宗仁便有一个当不成军长。他想先看看何应钦到底怎么说。何应钦和宋子文虽然都是蒋介石的代表,但气质截然不同。何应钦是贵州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他待人接物,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很有儒士之风。他是个不急不火的慢性子,办什么事都不慌不忙,按部就班,连走路都是慢腾腾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