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自我超越(下)
只要对这种可能性存着开放的心,就足够扩大我们与周遭的一体感。

    对于此种学习的挑战,爱因斯坦说:“人类以为自我是个独立个体,这是一种错觉。这个错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束缚,使我们的愿望只限于自己及最亲爱的一些人。我们的任务是必须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扩大与周遭的一体感,拥抱所有的生物与整个美丽的大自然。”这也是“自我超越”修炼系统观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同理心(passion)

    借着看见个人与外界的相互关联,人们改变了怪罪他人和自责的态度。我们开始看到所有的人都被困在结构中:结构深藏在我们的思考方式中,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如此,我们一看见不对,便反射性地互相挑毛病的习惯,自然渐渐减弱,而会深深体认自己置身其中的系统的力量。

    这并非指人们只是系统的受害者,行为完全被系统所控制。事实上,这些结构常常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但多数人看不见身在其中运作的结构。我们既不是被害者,也不是囚犯,而是尚未学会如何察觉及控制自身力量的人类。

    我们惯于把同理心想成一种情绪状态,一种基于我们对他人的关系。但是它也奠基在一个洞察的层次上面。依我的经验,当人们对于在其中运作的系统看到得更多,对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也会有更清楚的了解,再经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后,他们也自然会发展出更多同理心。

    四、对整体的使命感

    欧白恩说:“真诚的誓愿是一种对于比自我为大的整体的使命感。”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经由与外在整体连成的一体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更宽阔的“愿景”。没有这样的愿景,人类的潜意识所认知的世界,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顾追求自己想要的。

    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组织的目标也是如此。稻森胜夫说:“任何一个曾经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一定体会过一股驱策其向前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种来自追求更远大的目标、而唤醒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愿望所产生的力量。”

    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

    我们必须谨记,走上任何一条个人成长的路都是一种自我的选择。没有人能够被强迫发展自己的自我超越,如果这样做,保证一定会产生反效果。组织如果变成太过积极推动内部人员的自我超越,可能会碰到很大的困难。

    有些组织企图设计一些强迫性的个人成长训练课程。不论是多么的善意,这样的课程必定会妨碍组织中自我超越的发展,因为这会和自我的选择相冲突。我这几年亲眼目睹过许多这样的失败例子。

    那么领导者对于培养自我超越能够做些什么?

    他们可以鼓励一种员工可在其中锻炼“自我超越”的公司气氛。说得更具体些,这是指建立起一种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在建立愿景的时候有安全感,“追根究底”与“诚实面对真相”变成一种文化,挑战现状是一种期望尤其是当现状中隐含着大家一直在逃避而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时。

    这样的组织气氛,将以两种方式增强自我超越。首先,它将持续强化个人的成长对于组织是真正有益的理念。其次,由成员们的回应,组织将可提供对发展自我超越有所助益的在职训练。就像其他任何的训练一样,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于有心自我成长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个愿意支持这种发展的环境更为重要。而能够发展自我超越的组织,便能够不断鼓励个人愿景、不断地探究目前的真实情况,和诚实地面对两者之间的差距。

    发展自我超越的许多实践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其它各项修炼之中,例如学习系统思考的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五项修炼简介 >第五项修炼目录 > 第九章 自我超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