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答读者问
出了惨重代价,甚至无法东山再起。而即使如此,你的经验可能也是靠不住的,一个靠不住的经验,有时候会让我们吃大亏。
所以,我们需要这种直觉,但不能主要依赖于它,因为有些亏我们吃不起,也没那么长的时间去耗。我强烈推荐第一种直觉,虽然要达到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常用的直觉,其实就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第三种,就是生命的自我保存本能的直觉。
在电影、电视、书以及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境:当一个人在月黑风高之夜,走在一个黑暗的地方时,他会感觉到有危险正向他逼近,似乎四周埋伏无数准备对他下手的人,于是马上做出防御性的反应;或者,当一个人和朋友坐在酒馆里喝酒时,外面突然进来了几个大汉,他“下意识”地感觉到了危险。像这些情况的直觉,就是生命保存本能的直觉。
有什么神秘吗?没有。它或者仍然来自于经验,类似的危险情境重新出现了,激活了他心理上的防御;或者,他从情境、人的表情等读到了危险。
第四种直觉,属于“心灵感应”。
说得好像和“第六感”有点类似,但又不全是一回事。所谓“第六感”,指的是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具有超强能力的“心觉”。而无论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还是“第六感”,都确实神秘。据说日本忍者喜欢练“第六感”,具体效果如何,能不能预知未来我没有考证过,不得而知。
对“心灵感应”的经典描述是这样:某一天,A在北京正上班时,突然之间什么都做不下,心里面非常烦闷、担心,预感到在家乡的亲人出事了,比如母亲死了。没过多久,他兄弟打电话过来,说母亲死了,你赶快请假回家吧。
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我不知道,反正江湖上流传着这种“心灵感应”的传说。
确实挺神秘的:两个相隔遥远的亲人,没有任何信息联系,其中一个出事了,另一个却能在同一段时间“感应”到。难道是因为两个亲人之间,由于存在情感上的强烈联系,于是,当其中一个出事时,冥冥之中便发出了一个信息,隐身于黑暗之中,迅速传达到另一个亲人那儿,而他并没有意识到,引起了心理反应?或者,由于在此之前,A一直担心母亲,心里面害怕,但也知道可能会有事,在他这种担心加重,预感到母亲去世时,母亲真的去世了,出现了巧合?
解释这一点,超出了我的能力。也许情况是,我们愿意把一些原本就属于巧合的事情弄得神秘兮兮,也许确实有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假如存在这个“心灵感应”的话,我想,搞清它、解释它,应该是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共同任务。当然,它也可以是“灵修大师”们的任务。
专家们有的忙了。
拜托了!
31、普通人再有“良知”也没人关注,那是因为他激不起大众的自卑
问:我搞不懂,为什么一些没什么名气的人做了很多有良知的事,付出了巨大代价,没人去关注他们。但一些名人不痛不痒、表演性极强地批评了一下政府,在网络上立刻就被很多人吹捧成“良知”的化身,搞得很伟大一样。
答:如果你知道,当一些“脑残粉”吹捧名人的“良知”,这种“正义感”背后是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奴性时,你就懂了。
为什么普通人虽然再有良知,也不会被大众关注呢?这是因为,他激不起大众的自卑,他的身份没有什么价值属性,可以让大众在心理上寄生在他那儿。骨子里,大众关注他会觉得掉价。
所谓的“良知”,不过是大众在奴性驱使下,崇拜名人时找的一个有助于自我欺骗的借口!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