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上卷 素问篇 脉要精微论
六者持脉之大法也。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渴自己。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⑧,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骨行肿,若水状也。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⑨,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⑩,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比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

    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眗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注释】

    ①有过之脉:即有病之脉。

    ②浑浑:滚滚之义,指脉象混乱。

    ③白:通“帛”,是丝织品的总称。

    ④中盛脏满:中盛,中指腹部,中盛指腹中邪气壅盛;藏满,指脏气壅满。

    ⑤有余为精:有余为邪气之有余;有余为精,是邪气有余而损耗精气。

    ⑥忿:比喻秋气劲急。

    ⑦矩:比喻脉象方正而盛。

    ⑧折髀:髀,音同义,指大腿部;折髀,形容大腿疼痛如折。

    ⑨心疝:病名,是一种因寒邪侵犯心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不受邪传至小肠而引起的以腹痛下腹部有肿块突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⑩痈肿筋挛骨痛:痈肿,指疮疡之类的疾病;筋挛,即筋脉拘挛;骨痛,指骨节疼痛。

    夺:训失,失于常态的意思。

    眗仆:眴,音通“眩”。眗仆,即眩晕昏仆倒地之类的疾病。

    【译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目录 > 上卷 素问篇 脉要精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