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大乱,九只宝鼎自行飞走没入天池。”《末世书论》上说:“宝鼎落入泗水中,落时宝鼎发出哭泣声。”

    轻玉磬

    汉武帝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西,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自浮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而轻也。(出《洞冥记》)

    汉武帝在甘泉宫西侧建造了一座招仙阁,阁上面悬挂着浮金轻玉磬。所谓“浮金”,是说它能自浮水上;所谓“轻玉”,是说它的质的透明而又比一般的玉石轻。

    李夫人

    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拴头。(明抄本“拴”作“搔”)自此宫(“自此宫”原作“白比言”,据明抄本改。)人搔(“搔”原作“检”,据明抄本改。)头皆用玉,为之(“为之”二字处原空缺三字,据明抄本补。)贵焉。夫以象牙为篦,赐李夫人。(出《》)

    汉武帝喜欢李夫人,就用玉簪给她簪头发。从此,后宫中的嫔妃们梳理头发都用玉饰,认为这是高贵身份的一种标志。汉武帝又拿象牙让工匠制成篦梳,赏赐给李夫人。

    吉光裘

    汉武帝(武帝原作王□,据明抄本改补。)时,西成献吉光裘。入水数日不濡,入火不焦。元凤(元凤二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不道之(明抄本无“元凤不道”四字,“之”作“上”)时服此裘,以视朝焉。(出《十洲记》,明抄本作出《西京杂记》)

    汉武帝时,西成国进献一件吉光裘,放在水中处理政事几天不湿,放在火中烧烤不焦。汉武帝有时穿着吉光裘上朝。(按:译者取明抄本译。)

    西毒国

    汉武帝时,西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玛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安在暗室中,尝照十余丈,其光如昼。(出《西京杂记》)

    汉武帝时,西毒国进献连环马络头。整个络头都用白玉石制做的,用玛瑙做的勒嚼,用白光琉璃做的马鞍。将它放在暗室中,可以照亮十多丈远,它发出的光照得室内如同白日。桂宫

    汉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杂宝屏风、杂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出《西京杂记》)

    汉武帝让人给他制做一张七宝床,还有用各种珠宝镶嵌的宝案、宝屏风、宝帐,将它们陈设在桂宫。当时人称桂宫为“四宝宫”。

    西胡渠王

    汉武帝冢裹,先有玉箱瑶杖各一,是西胡渠王所献。帝平素常玩之。后有人扶风郿市买得二物,帝左右识而认之。说卖者形状,乃帝也。(出《异苑》)

    汉武帝的陵墓中,当初的随葬物品有玉箱与瑶石手杖各一件。这两件东西,原是西胡渠王进献来的,武帝很是喜爱,平素常在手中把玩。后来,有人在扶风郿市上买到这两件宝物。过去曾在武帝身边的大臣、侍从,认出这两件宝物是武帝的随葬品。根据买主讲述的卖主的形象,这些大臣、侍从异常惊讶,认为卖主就是汉武帝啊!

    汉宣帝

    汉采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宣帝从危获济。及即大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缄以戚里织成。一曰斜纹织成。宣帝崩,不知所在。(出《西京杂记》)

    汉时宫女常常在七月七日这天的夜晚,在开襟楼穿七针,以后就沿习下来成为一种仪式。汉宣帝被捕,关押在郡中王府的私狱里。这时,他的胳臂上还带着女史良娣和采婉为他缠制的丝绳,绳上系着一面身毒国进献的宝镜,八铢钱那么大。从前传说这面镜子可以照见妖魅,佩带它的人能得以天神的庇佑。因此,汉宣帝后来终于危难中得救。待到汉宣帝登极继承皇位后,每当他手持这面宝镜时,便感触万端,几乎流泪,好长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广记简介 >太平广记目录 >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