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第二百三 乐一
玛瑙、珍珠、玫瑰宝石等七宝,上面铭刻有“玙璠”二字,这架琴就叫“玙璠乐”。

    刘道强

    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凫寡鹤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出《京西杂记》)

    齐国人刘道强弹得一手好琴。他能在琴上弹奏出单只野凫与失去伴侣的白鹤绕空飞翔、鸣声凄绝的形象来。听他弹琴的人,被他弹奏的琴声所感染,都不能自制。

    赵后

    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烈女之象。亦善为《归凤》《送远》之操焉。(出《西京杂记》)

    赵后有一架宝琴,叫凤凰。琴上面都是用金、玉等珠宝镶嵌,暗起的龙、凤、螭、鸾,及古代贤、烈女子的图象。赵后还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弹奏《时凤》、《送远》等曲。

    马融

    马融历二郡两县,政务无为,事从其约。在武都七年,南郡四年,未尝按论刑杀一人。性好音乐,善鼓琴吹笛。每气出蜻蜊(明抄本蜊作蛚)相和。(出《商芸》)

    马融曾在二郡二县为官,没有什么政绩,办事也跟常人一样。他在武都任职七年,在南郡任职四年,从未按照刑律上的规定处死过一个人。马融生性爱好音乐,鼓一手好琴吹一管好笛。每当他鼓琴吹笛时,都引来蟋蟀相和。

    杨秀

    隋文帝子蜀王秀,尝造千面琴,散在人间。(出《尚书故实》)

    隋文帝的儿子蜀王杨秀,曾经制作一架千面琴,散失在民间。

    李勉

    唐汧公李勉好雅琴,尝取桐梓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谓之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百衲琴。用蜗壳为徵,共间三面尤绝异,通谓之响泉韻磬。弦一上,可十年不断。(出《尚书故实》)又

    勉又取漆筒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韻磬,自宝于家。又

    京中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有房太尉石枕,损处惜而不治。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上者以玉徽,次者以宝徽,又次者以金螺蚌徽。

    唐汧国公李勉喜爱雅琴,曾经选用最好的桐木和梓木,将它们砍碎再重新拼合在一块儿,制成琴,取名叫“百衲琴”,镶嵌蜗壳为标志。这架琴的三面尤其绝异,人们都称它为响泉韻磬,上一次弦,十年不断。又

    李勉又用漆筒作琴,作了几百张,谁向他要琴,他都给。在这几百张琴中,出了两张绝代好琴,一张名叫响泉,一张名叫韻磬,自家珍藏起来。又

    在京都长安,樊家、路家制作的琴堪称第一。路家藏有房太尉石枕一具,枕上有一处破损了可惜不能修复过来。蜀中雷家制的琴,常常是自己品评它的好坏、优劣。上品琴镶玉作标志,较好的琴镶宝石作标志,较差的镶金螺蚌壳作标志。

    张弘靖

    张相弘靖夜会名家,观郑宥调二琴至切。各置一榻,动宫则宫应,动角则角应。稍不切,乃不应。宥师董庭兰,尤善汎(按吴曾能改斋漫录五引汎作沉。)声、祝声。(出《国史补》)

    宰相张弘靖一天夜晚拜会有名的琴师郑宥,观看郑宥给二张琴调音。调宫则宫应,调角则角应,稍微不准确,就不应。郑宥的老师董庭兰,尤其善长弹奏和声与祝声。

    董庭兰

    响泉、韻磬,本落樊泽司徒家,后在珠崖宅,又在张彦远宅,今不知流落何处。弹琴近代称贺若夷、甘党。前有董庭兰、陈怀古。怀能況(況疑是汎。详前张弘靖条。)祝二家声,谓大小胡笳也。萧古亦善琴,云胡笳第四头。犯无射商,遂用其音为萧氏九弄。(出《卢氏杂说》)

    响泉、韻磬二琴原本落在司徒樊泽家,后又落在珠崖宅,又落在张彦远宅,现在不知流落在谁家。琴弹得最好的人,在近代应该说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广记简介 >太平广记目录 > 卷第二百三 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