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
日的李膺。昔日的李膺为汉桓帝和灵帝那样昏庸的皇帝和没落的朝代效力,而当今的李膺为像尧舜一样的英明君主和太平盛世服务。”众人全都佩服他的回答。

    商铿

    东郡商铿名子为外臣。外臣仕为廷尉评,铿入谢恩。武帝问:“卿名子外臣,何为令其入仕?”铿答曰:“外臣生于齐季,故人思匿迹,今幸遭圣代,草泽无复遗人。”上大悦。(出《谈薮》)

    东郡商铿给他的儿子取名叫外臣,“外臣”的意思是方外之臣,也就是隐居不当官的意思。外臣被任命为廷尉评以后,商铿进去给武帝谢恩。武帝问他:“给儿子取名字叫外臣,为什么还让他当官?”商铿回答说:“外臣如果生活在衰败的朝代,必然会不求上进,隐居起来。如今有幸遇上了当代的太平盛世,山林荒野不会再有遣漏的人才隐士了。”武帝听了非常高兴。

    萧琛

    武帝尝以枣掷兰陵萧琛,琛仍取栗掷帝,正中面。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战栗于陛下。”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员外常侍李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卿劝。”众皆失色,恐无以酬。琛徐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道固乃屈状受酒。琛历尚书左丞。(出《谈薮》)

    武帝曾经扔红枣打兰陵的萧琛,萧琛也用栗子回敬,结果正打在武帝的脸上,萧琛说:“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战栗于陛下。”萧琛曾经在武帝的座位旁向北使员外常侍李道固敬酒,李道固不接受,并且说:“宫廷议事的地方,不讲私下的礼节,我不接受你的劝酒。”众位官员的脸上都变了颜色,以为萧琛无法下台。萧琛不慌不忙地说:“诗经里面讲,即使是在井田的公田里下雨,也要和耕种另外八块私田的人家发生关系。”李道固表示服气,接受了敬酒。萧琛曾经担任过尚书左丞。

    朱淹

    后魏太皇太后冯氏崩,齐使散骑常侍裴昭明来吊,欲以朝服行事。主客问之。昭明曰:“不听朝服行礼,义出何典?”著作佐郎朱淹接对,谓之曰:“吉凶不同,礼有成数,玄冠不吊,童孺共知。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后。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乃云义出何典,行人得失,何甚异哉?”昭明曰:“齐帝昔崩,李彪通吊。于时初不素服,齐朝不以为报,那见苦得邀迫。”淹曰:“彼朝不遵高宗追远之慕,乃逾月即吉,李彪行吊之时,齐之君臣,皆以鸣玉盈廷,朱紫照日。彪既不被主人之命,何容独以素服间厕衣冠之中哉?来责虽高,未敢闻命。我皇帝仁孝之性,侔于有虞,谅暗已来,百官听于冢宰,卿岂得以此方彼也?”明乃摇手而言曰:“三皇不同礼,亦知得失所归。”淹曰:“若如来谈,卿以虞舜高宗非邪?”明对曰:“非孝无亲,请裁吊服,今为魏朝所逼,必获罪于本邦。”淹曰:彼有君子,卿将命抗中,应有高赏;若无君子,但令有光国之誉,虽复非理得罪,亦复何嫌,南史董狐自当直笔。高祖赏之,转著作郎。齐又使员外郎何宪、主客邢宗庆来朝,遣淹接对。宗庆谓淹曰: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为利而动,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曰: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得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王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岂应便尔篡夺?庆等相顾失色。何宪知淹昔从南入北,谓淹曰:“卿何不作于禁而作鲁肃?”淹曰:“我舍危就顺,欲追踪陈韩,何于禁之有。”宪不能答。(出《谈薮》)

    北魏的太皇太后冯氏死了,南齐的使臣散骑常侍裴昭明前来吊唁。他想要穿平日上朝的礼服参加吊唁活动,北魏的主客质问他,裴昭明说:“不准穿朝服行礼,这个规矩出自什么典籍?”著作佐郎朱淹接过话茬说:“吉事和凶事不同,在礼节上有不同的规矩,不能穿礼服戴礼帽参加丧事,这是连儿童都知道的事情,从前季孙将出门,请问遭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广记简介 >太平广记目录 >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