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
    卷第一百三十九征应五(邦国咎征)

    池阳小人背明鸟王琬张聘张林东瀛公长广人黄丘村韩僧真洛阳金像梁武帝惠炤师周靖帝苏氏突厥首领陈后主渭南人猫鬼长星大乌虾蟆州人默啜张易之孙俭太白昼见

    池阳小人

    王莽建国三年,池阳有小人,长一尺余,或乘马,或步行,操持万物,小人皆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兵盗日盛,而竟被杀。(出《广古今五行记》)

    王莽建国三年,池阳发现了小人。有一尺多高,有的骑着马,有的步行,所有的东西都能操持料理。他们自己都互相称小人。三天就没有了。王莽非常厌恶。从这以后兵匪盗匪四起并且一天比一天厉害,王莽最终被杀死。

    背明鸟

    黄龙元年,吴始都武昌。时越雟之南献背明鸟,形如鹤状,止不向明,巢常对北,多肉少毛,其声百变,闻钟磬笙竽之声则奋翅摇头。时人以为吉瑞。是岁迁都建业,殊方多贡珍奇。吴人语讹,呼为背亡鸟。国中以为大妖,不及百年,当有丧乱背叛流亡之事,散逸奔逃,墟无烟火。果如斯言。后此鸟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遗记》)

    黄龙元年,吴国开始首都在武昌。当时越雟的南面献来了一只背明鸟。形状好象仙鹤,它不对着亮处呆着,朝北筑鸟窝。鸟的肉多而羽毛少,它的叫声变化多端。如果听到了钟磬笙竽等乐器的声音,它就会展开翅膀摇动着脑袋翩翩起舞。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这年吴迁都到建业。许多地方都进奉了很多的珍奇瑰宝。吴人发音不同,叫成背亡鸟。国中的人都认为是大妖,不到百年,应当有丧乱背叛、流亡的事情发生。百姓失散到处奔逃,一片废墟没有烟火。果然象吴人所说,后来这鸟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王琬

    晋武帝太康七年,郊坛下有一白狗,高三尺,光色鲜明,恒卧坛侧。觉见人前则去。骑督王琬,以骏马追之。狗徐行,马不可及,射又逃,琬去复还。郊丘非狗所守,后遂大乱。又武帝时,幽州有狗,鼻行地三百余步。帝不思和峤之言而立惠帝,以致衰乱。(出《郭颂世语》,明抄本“颂”作“颁”)

    晋武帝太康七年,在郊坛下有一条白狗,高三尺,毛色光亮鲜明。常常趴在坛的旁边。发觉有人上前就离开了。骑督王琬,骑着骏马追赶,狗慢慢的走,但是马却追不上。用箭射,可是狗又逃掉了。王琬走了狗又返回来。郊丘不是狗能看守的,后来就发生了战乱。另外,武帝的时候,幽州有狗,能用鼻子在地上走三百多步。预兆反映在武帝不考虑和峤的话而立了惠帝。到了衰落混乱的地步。

    张聘

    晋惠帝太安中,江夏张聘所乘牛言曰:“天下乱,乘我。”聘惧而还。犬又言曰:“归何早?”寻牛人立而行。聘曰:“天下将乱,非止一家。”其年张昌作乱,先(“先”明抄本作“将”。)略江夏,众推为(“江夏众推为”五字原空阙,据黄本补。)帅。于是五州残乱,聘方族灭。(出《广古今五行记》)

    晋惠帝太安年间,江夏张聘所骑的牛张嘴说话了。牛说:“天下乱,就骑上我。”张聘十分害怕,就回到了家里。而狗又说:“为什么回来得这样早?”不久牛象人那样的直立行走。张聘说:“天下将要大乱,不只是一家。”那年张昌作乱,将要侵略江夏,江夏的百姓推举张聘做帅。在这时,天下大乱,张聘全家族都被消灭了。

    张林

    晋怀帝永嘉中,嘉兴张林有狗名阿永。时天下饥荒,狗行欲倒。林言:“阿永汝言得肉(明抄本“言”作“前”,“肉”作“食”)。”故健,今饿不复行耶。狗忽语云:“我道天下人饥死!”狗语不已,闻者怖走。时天下荒乱,帝没于胡。(出《广古今五行记》)

    晋怀帝永嘉年间,嘉兴有个叫张林的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广记简介 >太平广记目录 >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