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
卷第一百三十五征应一(帝王休征)
帝尧周武王越王临洮长人汉高祖陆贾汉元后后汉章帝吴大帝魏明帝晋司马氏白燕晋武帝晋惠帝晋元帝蜀李雄宋高祖宋孝武帝宋明帝齐太祖北齐神武后周太祖陈高祖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齐王元吉唐中宗唐相王潞州别驾金蜗牛
帝尧
秦始皇时,宛渠国之民,乘螺舟而至,云:“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臣国先圣,见冀州有黑风,应出圣人,果庆都生尧。”(出王子年《拾遗记》)
秦始皇的时候,宛渠国的一个老百姓,乘坐着一只能在水底潜行的螺旋形的船来了。他说:“我国距离轩辕黄帝的墓地有十万多里,我国很早很早以前的圣人就看见冀州有黑风,他就断定冀州应当出现圣人,果然在庆都出现了尧。”
周武王
纣之昏乱,欲杀诸侯,使飞廉、恶来诛戮贤良,取其宝器,埋于琼台之下。使飞廉等于所近之国,侯服之内,使烽燧相续。纣登台以望火之所在,乃与师往伐其国,杀其君,囚其民,收其女乐,肆其淫虐。神人愤怨,时有朱鸟衔火,如星之照耀,以乱烽燧之光,纣木德将灭,水祚方盛。”文皆大篆,记殷之世历已尽,而姬之圣德方隆,是以三分天下,而二分归周。乃元元之类,嗟殷亡之晚,恨周来之迟。(出《拾遗录》)
殷纣王昏庸无道,想要杀掉各国的诸侯,于是就派飞廉、恶来去诛杀了许多贤臣忠良。夺取了他们的宝器,把它埋藏在琼台下面。又派飞廉等人到附近的各国下令,让各诸侯国之间的烽火台接连相望。纣王登上烽火台来观望烽火所在的地方,发现哪个诸侯国有情况,就和他的军队前去攻打那个国家。杀掉他的国君、囚禁他的百姓,收留他的歌妓美女,并且任意地奸淫虐待。纣王的暴行使神仙都愤怒怨恨了,当时就有一只红色的鸟,嘴里衔着火,好象是星星的光照耀着一样,象烽火火光,于是纣王就迷惑不解,就令各国息灭了他们的烽火。等到武王讨伐的时候,有个樵夫和放牧的儿童在树上找鸟窝,发现了一个红色的玉玺。玉玺上面写道:“殷朝将要灭亡,而周朝将要昌盛。”文字全是用大篆写成的。记载着:“殷朝的历史已经完了,而姬姓圣明贤德,正兴隆,因此三份天下,而二份应归于周。”于是老百姓们都叹息殷朝灭亡的晚了,遗憾周朝来的太迟了。
越王
越王入吴国,有丹鸟夹王飞,故句践之霸也。起望鸟台,言丹鸟之瑞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越王进入吴国时,有个红色的鸟跟随着他来回地飞,所以越王勾践就灭了吴国而称了霸,于是越王就建起了一个望鸟台,说这红鸟是吉祥之物。
临洮长人
秦始皇时,长人十二见于临洮,皆夷服。于是铸铜为十二枚,以写之。盖汉十二帝之瑞也。(出《》)
秦始皇的时候,在临洮发现了十二个长人,他们都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秦始皇于是就铸了十二枚铜像,都是模仿着十二个长人的样子制成的。大概这就是汉朝十二个皇帝的吉祥之兆吧。
汉高祖
荥阳南原上有厄井,父老云:“汉高祖曾避项羽于此井,为双鸠所救。”故俗语云:汉祖避时难,隐身厄井间,双鸠集其上,谁知下有人。汉朝每正旦,辄放双鸠,起于此。(出《》)
荥阳南面的原野上有一口破旧的井,当地的老人说:“汉高祖曾经在这个井里躲避过项羽,被两只鸠鸟救了。”所以世上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汉高祖当时避战乱,躲藏在破井里,有两只鸠鸟落在井上面,谁知道井下面还有人呢。以后汉朝每年正月的第一天,就要放两只鸠鸟就是从这开始的。
陆贾
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应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