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霸图
尚在书中写道:牵三来就九,索虏下殿走。意欲东南游,厄在彭城口。今年三月,江南有一首童谣这样唱道:江水何冷冷,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牵三就九,指的是十二个年头。戍指的是输,戍与输谐音。吴地的人称北方人为虏。

    江都的西边有个彭城村,彭城村里有条彭城河,杨广曾经把这条河的水引到西阁的下边。以后果然在这里被抓获。当初,杨广在江都,听说各地起义军纷纷出现的时候,手下的人们都说:是些小偷小摸,成不了什么大事。

    后来起义军逐渐壮大发展起来,杨广才惊慌地说:我明白了!我杨广博见多闻却不懂的研学,李渊作天子,他哪里有什么圣德?他抚摸着胸口长叹了一会儿后又躺下,说:皇帝还没有死,上天就开始成就他人了!]

    干宝曾经说过:古代帝王的兴起,要等待天命的安排,这期间如果有更替变化,也并非人的力量所能左右。尧舜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内定的继承人,是为了体现文明民主的讲求道德的政治;汉魏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外姓的继承人,是为了顺应时势;商周时期的变革,是顺应上天和百姓的要求;汉高祖和汉光武帝时期的讨伐战争,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功勋和业绩。这些人都是因为自身的崇高品德符合上天的要求而同时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义真是光明传大啊!范晔说:自古以来丧失祖宗开创基业的皇帝,之所以遭到灭亡命运打击是有原因的:夏、商和周三个朝代,都因为过过份宠爱后宫的妃嫔而逐渐丧失做皇帝的道德才导致祸患的发生;秦朝因为对人民施行残暴的统治而被不堪忍受压迫的百姓消灭;西汉因为外戚的势力增长而遭到灭亡;东汉因为宦官的独断专权而无法摆脱国家倾覆的命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古代的史官已经研究讨论了好长时间了。从秦朝到隋朝,考察其兴盛和灭亡的原因,除了天命的因素之外,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大多数得到天下的帝王都是因为得到德才兼备的人的辅助,为人民争取利益免除涡害;而那些丧失帝王位置的人,都因为任用大量的小人管理国家,再加上自己的不注意修养品德。孔子说:因为注意自身修养,约束探制自己的行为而丧失了天下人对他的拥戴的君主很少。又说:远离没有德行的小人,发现并抛弃自身的许多不好的品格。这话说得有味道啊![以前秦朝皇帝看到周朝最终被自己分封的诸侯灭掉,因而不再分封诸候。然而没想到竟然会被身为普通百姓的陈胜、刘邦和项羽等人推翻了统治;汉高祖刘邦想到项羽曾经能轻易地从函谷关进军关中,自己是从武关入秦,最终灭亡秦朝因而取得政权后拼命地加强对险要的关隘的把守,并不断扩充军队,可是没想到汉朝最终被王莽不废一枪一卒的窃取了政权;王莽想到自己是因为当了把持朝中政权的重要大臣才得到了篡夺政权的机会,因此登基后不断削除大臣们的权力,然而没想到他并没有因为朝中大臣专权才最终失掉了帝位;更始帝刘玄看到王莽因为遭到百姓的唾弃才丢掉了天下,于是篡位后处心积虑地想出了一些从表面上看能让百姓高兴的措施,并因此不采纳谏官的劝解,自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能安定天下,却没想到落得个赤眉军包围自己,近臣亲信背叛自己,从而丧失政权的下场。因此说来,祸患的种类很多,怎么可能消极地防备呢?还是贾谊说的对: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招来祸患,再好的统治措施和方法也难免会被奸猾的人钻空子,只有真诚地任用德才兼备的人,然后才能避免难以预料的打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反经简介 >反经目录 > 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