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_宣化上人
「得菩提时」:就是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假设这个世间上所有一切的众生、一切的有情。有血有气的众生,都叫有情。那么这一切众生,「饥渴所恼」:他们或者没有饭吃,或者没有水喝,或者有饭他们也不能吃,或者有水他们也不能喝。
「为求食故」:他为着想满足他的食欲,想要找饭吃,想要找水喝,所以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因为他自己饿得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他就发狂了。于是乎,就不择手段去,或者抢、或者偷、或者杀人,夺取人的财物,饱足自己的饥渴。所以造诸恶业,就不择手段造出种种的恶业。那怎么办呢?
「得闻我名」:他如果能听到我这个成佛的名号,「专念受持」:他专心致志的、专一其心而诵念我的名号,受之于身,行之于心,持之于心,受持我这个名号。「我当先以上妙饮食」:我在这时候,就化出来种种的上妙饮食,最好吃的这个东西,「饱足其身」:令他的身体得到饱暖,没有痛苦了。「后以法味」:然后我再给他讲说佛法,给他吃这无上佛法的妙味,「毕竟安乐」:毕竟他得到安乐了,「而建立之」:而成就这种的功德,满足他所求的饮食。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得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定也经过这种贫穷困苦,所以他就发愿,愿意解除一切众生的贫穷困苦。所以他在「第十二大愿」就说,「愿我来世」:我发愿等到我来生,「得菩提时」:我成佛的那时候,「若诸有情」:所以世间一切有情,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民族,都包括在内。
「贫无衣服」:贫穷没有衣服穿,当然也就没有饭吃了。前边那是没有饭吃,还没到没有衣服穿的时候,现在连衣服也没有了。既没有饭吃,又没有衣服穿,所以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有蚊虫,又有这种其他咬人的虫蚁之类。寒热,天冷的时候,没有衣服御寒;天热的时候,没有衣服来遮暑。「昼夜逼恼」:白天晚间都是这样地煎逼苦恼,不能解决这个没有衣服穿的问题。
「得闻我名」:那么他若能听见我这个佛的名号的话,「专念受持」:主要是在这一句,要「专念受持」;不是光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你也不受持、不专念。专就是专一其心,念就是念念不忘,受是受之于心,持是持之于身,也就是念兹在兹的,朝于斯、夕于斯,常常专一其心来用功,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如其所好」:那么如其所好,就是遂心满愿,遂心如意了,你想什么就得到什么。「即得种种」:就得到种种的,「上妙衣服」:最好的衣服。「亦得一切」:不单得到上妙衣服,也得到一切「宝庄严具」:用七宝所造成的这种种的玩具,你所欢喜的都得到了。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就譬如「华鬘涂香」:华鬘,就是用花做的一个环花环,是用来庄严的。这种花环是用七宝所造成的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庄严的。涂香,就是最名贵的一种香,以它来供养佛。「鼓乐」:或者种种的音乐,「众伎」:种种的技能。「随心所玩」:心里所欢喜要玩的这种陈列品,或者一切的玩具,「皆令满足」:求什么得到什么,遂心满愿,不会求不到的。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曼殊室利」:这曼殊室利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师利。那么这一位菩萨,他是智慧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场,是在中国山西五台山。五台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地方非常地冷,大约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欢喜冷的地方,也欢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选择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