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作礼」就顶礼,就向他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他要拿衣钵拿不动,嗯,怎么那么奇怪,他一定很有力气,退伍军人、四品将军力大无穷,以前当兵和现在不一样,以前都要考十八般武艺,不是现在拿枪,没力气也可以拿枪,以前就不一样,以前一定很强壮。所以他那么有力气,又拿不动,他就感觉很奇怪了,这不是简单的事,所以心里就嚇到了,就赶快说,我是为法而来,请为我说法。慧能就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屏」的意思原来就是屏挡,把它挡起来。屏风你知道吗?屏风就是挡起来的意思。这个引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身有「六入」对吗!然后外缘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六入」跑进来,对不?那现在不要让它跑进来,把它挡赘屏坠,挡住让外面的「六尘、六境」统统不要进来,所以要「屏」,把它挡住之后就「息」就停了,你把它挡住它就停了,对吗!所以挡住,息止「诸缘」,「诸缘」就是外面种种的外缘,种种的外缘全都把它挡起来,不要让它跑进来。「勿生一念」不要出生任何一念,内心要让它清清楚楚,统统都没有杂念,心中统统都没有杂念叫「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这样我才跟你说,跟你说法。「明良久」这明就是「惠明」,惠明良久,良久就是很久,惠明就这样屏息外缘,就在打坐,就在打坐净心,心都静下来「勿生一念」,经过很长的时间。慧能我才告诉他,才向他开示,开示什么呢?「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这句话非常的重要,怎么重要呢?现在先向你介绍这个「心」,我们假设这样,心的最外面最上面一层是「前五识」,然后在下面一层是「第六识」,再下面一层是「第七识」,最下面一层叫「第八识」,前五识就是就是根据五尘境界、吸收五尘境界而成的,所谓的「五尘落谢的影子」。那个五尘的落谢的影子是怎么来的?是眼根吸收色尘,然后耳根吸收声尘,这个眼根吸收外面的色尘,就在我们内心有一个「影」,像摄影一样,跟摄影一样,这个「心板」跟那个软片(胶片、底片)一样,底片一样,然后这眼根就好象快门一样,经过这个快门,然后吸收外面的色尘,然后在我们这个心板上面,就有一个外象的影子在上面,譬如说照这朵花,如果眼睛对这朵花,那心里面就有这朵花的影子,这就是「摄受」,眼根摄受这个色尘,眼根摄受这一朵花,然后心里面就落谢一个影子,这个是花的影子,然后那个影子只是色尘的影子,有一个影子而已。所以眼根摄受色尘,这叫「根尘和合」,在唯识学里面称为「根尘和合」。「根尘和合」以后,然后就生出一个「影像」,但是光是这个影像没有用啊!那个心里面自然马上就会同一个刹那,就会生出一种「分别心」来,然后去分别说,嗯、这个影子是什么影子?我所看到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一朵花。所以这眼根摄受外尘,摄受这朵花的影像以后,就在心里面有一个影像,然后心里面就去分别这个影像,然后就「觉知」,所谓的「识别」,识别说「此物是一朵花」,这样就是「前五根」摄受「五尘」,(即)「眼耳鼻舌身」摄受「色声香味触」,「五尘」在心里面有这个影子在,但你要注意这只是「影像」而已,所有「外尘」在心中都变成一个「影像」,并非我看到花,然后我就把那朵花装到我眼睛里面,再装到心里面去。不是这样的,对吗!要不然你装一朵、我装一朵,其实只有一朵而已嘛。但是一朵花每人都可以装进去,对不!而这中间又没有冲突。你看,很有意思吧!虽然没有冲突,但是你装的花跟我装的花又是同一朵花,实在是很奇怪。所以同一朵花可以给无量的人受用,是不是?所以同一朵花每个人都可以把它带回去,装在心里面、装在眼睛里面,然后装在心里面带回去。这个就是「摄受外在的影像」,那「五根」摄受外面「五尘」得到的影像,然后心里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