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三 决疑品 经文.注释
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时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注释*1大会斋:又作大斋会、无遮会、大施会。广设斋食以供养僧众及诸佛、菩萨、人、天、神、鬼等的大法会。*2肃容:使仪容严肃庄重。*3达摩:中国禅宗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南印度香至国国王的第三子。梁武帝普通元年(五二○,一说南朝宋代末年),泛海至广州番禺。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相契,遂渡江至魏,驻锡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时人不解其意趣,称壁观婆罗门。后传法慧可。大师一生颇富传奇,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五二八)、梁大同元年(五三五)或二年等异说。梁武帝尊称他为圣冑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的谥号,塔名空观。*4宗旨:旨趣。与宗趣、宗要、宗体、玄旨、旨归等语的意义相同。*5梁武帝:南北朝时梁国的开国之主,兰陵(江苏武进)人,姓萧名衍,字叔达。在位期间,整修文教,国势因之大盛。天监三年(五○四)宣布舍道归佛。十六年,废天下道观,令道士还俗。十八年,从钟山草堂寺慧约法师受菩萨戒,并礼敬僧伽婆罗、法宠、僧迁、僧旻、法云、慧超、明彻等高僧。首都建康有大寺七百余所,僧尼讲众常聚万人。大通元年(五二七)同泰寺落成,设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将平等慈悲的精神普及万民;复设水陆法会,恩及水陆所有众生。武帝一生精研佛教教理,固持戒律,四次舍身同泰寺,自讲《涅槃》、《般若》、《三慧》等经;着有《涅槃经》、《大品经》、《净名经》、《三慧经》等义记数百卷。有皇帝菩萨的美称。*6朕:皇帝的自称。*7布施:财物分施给别人。*8阿弥陀佛: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根据《阿弥陀经》记载,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9舍卫城:为中印度古王国名。本为北憍萨罗国的都城名,为别于南憍萨罗国,因此以都城代称。佛陀在世时,于舍卫国前后居止二十五年。*10十恶:指能招感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报的十种恶业,分别是: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11八邪:即邪见、邪志(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12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13六欲诸天:指欲界的六重天。即四大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