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一 行由品 问题讲解
此即可无事不成。九.为法而来,不为衣钵而来。我们要用怎样的态度听闻佛法呢?在大乘佛教的一部《维摩经》里,曾经叙述这样一段事情;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跟随文殊师利菩及比丘们到维摩居士那里,去探望慰问他的病情。在维摩丈室里,很多菩萨、比丘都站在那里,维摩居士看得出来,舍利弗心里好像很不以为然,意思是说,我们这么多的大人物到了你这里,你看,房屋里面一无所有,也没有椅子,也没有凳子,怎么不请大家坐呢?维摩居士就问舍利弗:尊者!你是为法来呢?还是为床座而来呢?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维摩居士!我们是为法而来,不是为床座而来。在《六祖坛经》里面,惠明曾经对六祖大师说:我是为法而来,不是为抢夺你的衣钵而来的。有的人听闻佛法,只是因为好奇,他并不在意佛法里面讲的甚么;有的人只希望在佛法里找一点消灾免难、增福延寿,或者发财之道;有的人在佛法里面,只希望获得看相、算命,预知未来祸福穷通之道。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听经闻法。过去,印光大师在上海讲经:第一天,人山人海;第二天,听众一半没有了;第三天,愈来愈少。所以,印光大师就有一个感觉:好多人不是来我听讲经的,他是来看印光长的甚么样子,是不是三头六臂。看过了,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和尚,还要再来听他讲甚么话呢?所以,印光大师后来就发愿,用书信度众,不再公开讲说。甚至于现在有很多人听闻佛法,他不求佛法如何印证,对自己身心有甚么受用,你问他:到那里去?去听某某法师讲经。讲得好不好?讲得好啊!怎么好法?听不懂啊!听不懂就是好。所以,在佛教里,法师讲经说法,要契理契机。契理容易,契机困难。意思是说,我们依循佛经,照本宣科,那样比较容易,但是要契合你的根机,让你能接受,就很难。假如我们有正确的目标、正确的认识,只是为佛法而来,为听法而来听法,那就很容易契合佛法了。过去有一位法远禅师,他从南方到北方去参访归省禅师。南方较热,北方比较寒冷。在热带居住的法远禅师和道友一起到了北方归省禅师的道场,先到客堂挂单。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有人来理会;到了下午,也没有人来接待。同来的道友饥寒交迫,天色暗了,气温更加寒冷,陆续有人生气的离开。到了晚上,同来的人都走了,只留下法远禅师一个人。知客师父终于出来了,问他:你来做甚么的?他说:知客师父慈悲!学人来到这里,想要亲近归省老禅师,我来求他传授佛法的。知客师听完,不分青红皂白,拿了一盆水兜头就往他身上一泼,他说:我们老禅师没有时间会客,你赶快离开吧!法远禅师还是很虔诚恭敬地说:知客师父大德!我从南方不远千里而到北方来求法,岂能为你区区一盆水就泼走呢?我一定要在这里等候归省老禅师。由于法远禅师求法热诚,终于被允许住下来,担任典座的职务,也就是煮饭、烧菜、做苦工。当时的寺院里很清苦,几百个出家人,几乎每天都没有油煮菜。有一天,法远禅师拿了一点油,煮面给大家吃。这个事情给归省老禅师知道了,把他叫来质问:这油是我常住寺院所有,你怎么可以随便拿它来做人情,煮面给大家吃呢?现在你要赔偿。一个贫穷的参学学人,那里有多少钱能赔偿?你把衣单留下来抵押,人现在就可以离开了。佛法没有求到,衣单却被扣留了。但是法远禅师丝毫没有怨言,心中暗暗决定:我还是去化缘,替人念经,有了一点钱,再来赎回我的衣单,再来求老禅师开示我的佛法,我就住在寺院外面大门口的走廊上。半个月以后,老和尚看到了,叫你走,你怎么不走?你怎么住在我们的房子里?虽然是屋檐下,也是我们寺里的房子,你要缴房租。想要赎回衣单,不但没办法赎回,又要他缴房租。但是,经过许多考验以后,法远禅师终于得到老师的赏识,欢喜的把方丈、住持的位置传给他。我们寻师访道,要经得起考验;我们服务社会,或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