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97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97集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禅宗传心付法偈:毗婆尸佛: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祝尸弃佛: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毗舍浮佛: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拘留孙佛: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拘那含牟尼佛: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迦叶佛: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释迦牟尼佛: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佛法谈的是不二之法,现在六祖说〔其法无二〕,就是法无二法,唯只一法。【其心亦然;】心无二心。无论是真心还是妄心,不是两颗心,还是自己的本心。只此一心,并无他法,这是个很重要的关键。【其道清净,亦无诸相。】也就是说假设你悟到这个道理,就能够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诸相〕就是「本来无一物」的意思。六祖大师开始做结论,六祖大师已经要圆寂了,还要教育徒众修行不要修错。【汝等慎勿观静,】不要去执着你觉得很静的那一个〔静〕。【及空其心;】千万不要放空。你们不要讲放空这个名词,那是错误的。有的人不是去执着境,就是什么都不去想。假设你要修行,你不知不觉会执〔空〕或执有,如果你要静坐的话,最好万缘放下,这叫不执有,然后提起修行的法门,比如说你提起佛号,这样就不落空,这样叫中道。万缘放下就是「应无所坠,提起佛号就是「生其心」,生起念佛的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心本来就清〔净〕,不需要断烦恼,也不需要去除什么。因为心本来就清净,所以不需要在这个〔心〕上产生一个取跟舍,所以才跟你说只管用你的功,不要多此一举要去取什么或去舍什么。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各自努力,随缘好去。】你要知道,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就是〔随缘〕度众,一切都是随缘。你们〔各自努力〕,随顺因缘,度化众生。【尔时,徒众作礼而退。】事情交待完了,所以大众〔礼〕谢〔而退〕。【大师七月八日,】过一个礼拜。【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因为〔新州〕国恩寺的塔已经盖好了,请大众准备船只。【大众哀留甚坚。】看六祖大师要离开寺院回故乡,大众会不舍。【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诸佛〕都是这样,应化来到这个世间,随因缘已尽,〔示〕现〔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叶落归根。【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他们说:「六祖大师您回去,就快去快回来。」【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叶落归根〕就是去,〔来时无口〕就是来,他在谈什么呢?叶落归根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9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