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96集
都知道佛印跟苏东坡的一个故事,苏东坡看佛印像牛粪,那是苏东坡的境界;佛印看苏东坡像佛,那是佛印心中的境界。所以,境界就是境界,汝心自生分别,所以境原无好丑,好丑起于心。钱就是钱,钱没有善恶,是用钱的人产生的善恶。所以有人说修行一定要贫穷,为什么非要这样?富不是一样?不见得要贫道,那知见还是有问题!别人的想法跟你不一样,不可以说他错;别人的穿著跟你不一样,你不可以说他奇装异服;别人的兴趣跟你不一样,不可以说他怪胎。我们的很多概念真是没有道理,但我们总以为很有道理,难怪你不能开悟。你明白道理了,事实上你看这个世间都很顺眼。你如何看得顺眼?那是因为你明理,所以你心柔软,你看这个世间真的顺眼。如果别人跟你不一样你就不顺眼,那是你的心自己起分别。【故经云:】这是出自《楞伽经》的一句话。【「心生种种法生,】如果你的心起一个善念,这个善就能成就。【心灭种种法灭。」】如果你退道,它也就退道了。所以要看自心的生灭,看自心的作用。深解法义的人,事实上自我觉察能力是很强的,尤其是学禅宗的人,他的心观照能力很强,对自己的观念察觉也很锐利,那个就是觉性。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大家要去培养这样的功夫。【若欲成就种智,】〔种智〕就是佛的智慧,也就是你要成就佛的圆满的智慧。【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需要达到这两种境界。这两种乍看好像差不多,但还是不同。〔一相三昧〕指的是现象,你面对一切现象境界,〔三昧〕就是正定正受,就是你不被影响的意思。〔一行三昧〕就是你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动静语默,内心不被影响,内心能够得定,能够自在。我们不要说这两个成就,光是一个成就就了不起了。比如说你现在坐着,看到外面的现象的变化,你的内心还是很稳定,那叫〔一相三昧〕。比如你早上起床,到公司上班、开会,跟主管同事之间的沟通,跟客户的互动,一直到回家,解决家里的一些问题,一直到你晚上睡觉,整天的过程中,内心都是清净的,那叫〔一行三昧〕。越说越困难,我们不要说清净这两个字,光是说不生气,这比较简单,但你都做不到。慢慢练习,先从不要紧张开始练习,接着练习不要怀疑。不怀疑表面上好像很简单,但是,你心中都有疑,所以疑神疑鬼。叫你不怀疑,你怀疑习惯了,只要一风吹草动,晚上就睡不着。【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不要执着那个现象。【于彼相中不生憎爱,】我们很容易在现象中产生喜欢跟讨厌,喜欢起贪,讨厌起瞋,这是在学佛当中相当强烈的概念。但是你只要能够在这里修就了不起,「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就开悟了。离开贪跟瞋,就是爱跟恨,就是喜欢跟讨厌,这样就开悟了。【亦无取舍,】心中不起爱憎,自然就不会〔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随着因缘。就像世间有成败兴衰,《三国演义》刚开始就讲,「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世间的人没有办法看清楚这个概念,都想〔利〕,想〔成〕,所以他不能接受不利,不能接受败,就好像接受花开不接受花谢一样。很多的东西可以叫一个周期,一个回圈,我们看一天日升日落不就知道了吗?!有的东西时间到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佛法还不是在印度灭亡?那有没有因为这样,释迦牟尼佛就出来捶胸顿足?没有,这是因缘条件。佛法在印度灭亡反而在中国兴盛,就代表法不是印度人的权利,法是普遍一切,是普遍的现象,它并不属于谁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创造真理,而是他发现了真理。【安闲恬静,】一个人能够这样就很潇洒。【虚融淡泊,】就是我们所讲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诸葛亮的名言,他还是有这样的体悟埃但是这样的生活你可以过吗?这八个字,就是早上我写的享清福。之前我在山上三年,有一次有个人去爬山,看到我坐在那边,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9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