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84集
悟到什么样的境界,在这个时代,你要找人家证明应该很困难。悟道的人,你知道的都往生了,像虚云老和尚,活着的谁悟道了你也不知道。不过你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你修到这种程度再说。玄策问他,修行人就很如实,这样地告诉玄策。一般人说他开悟了,你当然不会相信。但是六祖大师的弟子玄策没有怀疑,应该他也是个开悟的人。六祖大师的门下多少人开悟啊!所以他知道。【策云:威音王以前即得,威音王以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这句话很多人看不懂。〔威音王〕这尊佛出现在《法华经》,这尊佛我们统称叫古佛。在〔威音王〕之前,有一段空窗期,因为没有佛,所以无师,就是没有佛,因为没有佛给你证明。〔威音王以前即得〕,就是没有人给你证明可以,因为那一段期间没有因缘,佛都是随着因缘出现的。没有佛,所以自己开悟的可以。所以为什么会叫缘觉?缘觉又叫独觉,就是他独自觉悟的。〔威音王之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要注意这句话。比如说,你有老师,或你知道谁已经开悟了,很明确,那如果你有前辈可以指导你,你应该去请教他,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当然你可以依照经典。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最好,没有你就依照经典,你开不开悟,看你的境界跟经典一不一样。〔威音王之后〕就代表有善知识,有悟道者,代表有佛。〔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也就是说:你有善知识,为什么不去请教他呢?你的潜意识里有傲慢,你的傲慢已经让你变成〔外道〕,〔外道〕的意思就是向外求道,也就是说假设你有善知识,你又何必向外去寻找?你又为什么不找他印证呢?【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玄策这样回答,永嘉禅师觉得有道理,马上说这句话。他是开悟的人,他请玄策为他证明,他是看得起玄策,所以从这里就知道玄策不简单。我们去跟人家讲会跟人家翻脸,比如说出家人在一起,万一探讨法义,会辩来辩去。但是,讲实话,你要找一个人跟你辩还不简单,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还很困难,旗鼓不相当的有什么好讲?>策云:我言轻。】要注意这句话。玄策为他证明也可以啊,又不是要发什么证书,只是要讲:「我所体悟到的心地,我所证悟的对不对?」就这么简单。为什么玄策说〔我言轻〕?事实上这句话是谦卑,是尊师重道。【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尊重他的老师,老师还在嘛。如果六祖已经圆寂了,玄策就跟他印证。修行人尊师重道,尊师的人才能重道,重道的人必然尊师。曹溪有慧能,各方有很多人去参访,而且很多人得到六祖大师的法。既然我们谈得来,我就带你去。【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跟玄策来参六祖。其他的公案都是跟六祖大师顶礼,他不是。那个时代的出家人出门带锡杖,看到六祖,他绕三圈。悟道的人,有时候他所呈现的是那种毫无畏惧的心,他不是傲慢,而是:「我既然来这边,求六祖大师印证,我现在先考你,看你有没有资格给我印证。」【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赞叹他,而且他真的是具有〔威仪〕,也就是他很严谨的意思。〔三千〕就是戒定慧,〔八万细行〕就是八正道,所以具戒定慧,行八正道的意思。【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六祖说:「你为什么生这样大我慢?」六祖大师也敢讲,他也是无畏惧,他才不会让你恐吓。【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玄觉回答他〔生死事大〕,在生命中有很多的事,但没有一件事比生死重要,虽然要注重礼节礼仪,但跟生死比,生死比这些小细节更重要。他知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他今天是为道而来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生死为重,礼节次之。你们可不要一去就说这句话,你又不是生死为重,你是骄傲,这真的是不一样。有很多学佛的进来佛堂都不礼佛,我看过十个学佛的,进来佛堂有五个不礼佛,实在是让人摇头,他也不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