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69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69集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觉〕而不〔迷〕,你用心觉察,自然就邪迷不生。〔觉〕性生起,〔迷〕就会消失,就像电灯打开,黑暗就会消失,它们两个是不会并存的。【少欲知足,】这四个字我们从以前讲到现在。什么样的人会快乐?我们常常说〔知足〕的人会快乐,所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是大家常讲的。但是我们内心为什么不知足呢?因为我们潜意识是贪,贪的更深的一层意思就是不足、就是缺乏,我们内心总是觉得少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快乐?「师父,因为我少了钱。」你现在中到乐透,你为什么不快乐?「师父,因为我少一个爱人。」现在有钱有爱人,你为什么不快乐?「师父,我少一个知心人。」爱人不知心吗?爱人不见得知心,真是可怕。现在有金钱有爱人,又有知己,为什么不快乐?「师父,我肚子疼。」按照这样的模式下去,人生根本是地狱,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你不要想一想之后人生变成地狱,这样越想越辛苦。你不要说:「师父,我以前不痛苦,自从禅修之后,我越来越痛苦。」为什么?「因为我看到我的苦,让我苦不堪言。」你这样修我会害怕,我不是要让你这个样子,我是要让你看得更彻底,你才能过关,而不是说看一半,或看表面,然后把你错误的观察当成正确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不深入,你没有再看下去,所以你会误会。就好像有的人问:「奇怪,我坐这么久了,怎么不会很舒服?我看你坐得很舒服。」如果跟那个人讲怎么坐才会舒服。谁对?这两个人都不对。打坐是在研究怎么坐比较舒服吗?我告诉你怎样会比较舒服,躺着就好了,或者去三温暖,更舒服。我常常听到很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察觉到你的内在?你静静回家思维,到底缺少什么?缺少人家关心,缺少有人爱,缺少有人了解,这样缺太多了吧!接着你开始会抱怨,会怨天尤人,觉得很无奈,甚至觉得人生很灰暗。实际上我们内心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但每个人的心就是有这种错觉。你学了佛法之后,不可以当人家痛苦时,跟他说世间都是假的,人家失恋,你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失恋?」你会跟人家说:「不要想太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大家都比下。你要知道,有一些话不是真理,只是一种安慰,你不要把安慰的话当成真理,那样讲不能解决问题。理事都要谈,理跟事都要懂。所以我说,如果你觉得苦,苦就存在,很真实;如果觉得内心很贫乏,你就很贫乏;如果觉得自己很可怜,你就很可怜;我们的内心真的是这种状态。我们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觉得缺少了爱,都增加了恨。这是真相吗?不是,这是你创造的,是你的想象所创造的,你何苦去创造这样生命的状态来折磨自己呢?所以,六祖大师讲的那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每次只要想到我的生命少了什么,我就马上提起「何其自性,本来具足。」我早就具足了一切,为什么我的脑袋一直觉得我少了什么?我真的没有少。你要去感动、要去改变、要去觉醒。这要符合什么条件?第一,你总是认为生命是很匮乏的、很贫瘠的,你要观察到这是陷阱。第二,你要去察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还好,你读过佛法,所以你才能够找到答案,它本来就圆满本、来就具足了。你没有这些条件,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少一个都不能够。你说佛法在哪里?我送你一本佛经,但问题是没有察觉你的问题,你看佛经也看不懂。为什么?佛法是药,如果你查不出病因,那个药等于没有用。你要先察觉你的病因,有了佛法的药,才能够药到病除。很多人学习佛法,只管学习这本经典在讲什么,但是他没有看到他自己,所以如果你察觉到读佛法不得力、不受用,就一定是没有反观自己的内在。光是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问很多人,你看他们怎么回答。「生命缺乏什么」这样的问题,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69集